擴散機率很小 衛署允帶菌者出院 有專家不以為然 民眾疑慮 防疫茲事體大 應拉警報
被視為「超級細菌」的NDM-1在台灣出現,因為未發病,屬腸道無症狀帶菌者,而且各國不建議對無症狀帶菌者積極治療或隔離,因此疾管局同意病人出院,但需每周追蹤,採驗檢體。
立法院昨天為此爆發爭議,衛生署長楊志良甚至賭上烏紗帽。強調當事人是一個健康的帶原者,經過與專家討論,認為留在醫院內反而容易造成院內感染,而且超級細菌不是隨便會感染,必須透過傷口,疫情擴散的機率很小,最重要的是提升醫院管控能力,如果疫情擴散,他會辭職。
至於要全面防堵超級細菌是「做不到的事情」,「不可能因此停止一切經濟活動,不讓人進出」。
以衛生署立場,超級細菌被列為第四級傳染病,無法強迫隔離,而讓帶原者出院,我不是醫藥專家,也尊重衛生署的專業判斷,但仍有這樣做是否會讓病菌進入社區,形成公共衛生危機,讓社會承擔風險疑慮。
而部分專家也對衛生署的作法不以為然,主張醫院應該先投藥,清除帶菌者腸道內的NDM-1,直到肛門拭子呈現陰性再出院,不然帶菌者的排泄物還是有可能傳染給家人或鄰居,甚至排泄物進入下水道後,超級細菌附著在其他細菌上,經過一連串擴散,有可能回到人身上。
目前國內外對超級細菌了解太少,缺乏相關的衛生教育,民眾難免會有疑慮,若楊署長認為沒有社區感染的危險,就應趁機把超級細茵可能的感染途徑,與相關的衛生教育,在媒體上正確告訴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做好個人、家庭與社區的衛生管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讓帶原者出院的原因之一是防堵超級細菌在醫院內傳播,然而,不是患者出院就沒事,楊署長說要提升醫院管控能力,必須針對超級細菌制定相關辦法,要求各級醫院確實做到。
防疫茲事體大,而且不知超級細菌是否另有感染方式,料敵要從嚴,楊署長應拉警報,不要賭官位。
孔言(台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