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技專校院校長表示,教育部對學校評鑑都採統一標準,會阻礙技專校院發展的特色,呼籲教育部開放部分評鑑指標,供學校自訂。
近來技職教育問題不斷被提出,前一陣子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提到台灣的教育花了太多資源在培養大學生與碩博士,偏廢了技職教育。的確,教育改革把技職教育邊緣化,卻高舉大學教育,但是一些歐洲國家大學畢業生遠不如台灣多,許多人走技職教育系統,學習一技之長,作為謀生工具。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一書也在談這個問題,作者指出技職教育體系被忽略與邊緣化,是因為泰勒主義後,自動化科技一日千里,社會分工逐漸細密,且白領階級興起,社會發展趨勢讓人們日益重視白領工作者,專業勞工因而不斷被淘汰。
然而實際情況是,無論社會怎麼發展,永遠需要專業藍領工人,例如家裡的水電管線壞了,就要找水電工人修理,汽機車壞了,也要找專業工人修理等,而且生活中需要專業藍領勞工的數量,遠超過想像,而這些專業藍領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技職教育而非大學教育。
作者說,大家都太高估白領工作而太低估藍領工作,錯誤的二分法,以為白領就是專業精英,但事實上,可取代的辦公室白領階級數量之多,也超過想像。
如果社會要健全發展,就應了解並肯定專業藍領的貢獻,在教育制度上讓有意發展技能的人,有地方學習專業,不能偏重白領工作者,而忽視藍領工作者的需求;當一個社會培養過多的白領,只會讓學歷貶值,讓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陷入低價(薪資)競爭的惡性循環,且取代性高的低階白領,根本無法從職場翻身,與其讓那麼多人投入大量的資源,學習無用的課程與學歷,不如引導他們朝專業藍領發展。
而且,有熟練技術的水電或建築工人的收入,不但遠多過低階白領,連專業知識也遠勝低階白領。
台灣或許受唯有讀書高觀念影響,總有點瞧不起黑手工作,寧可選擇低薪白領,因而教育浪費了太多資源,培養可替代性高的低階白領,是到了技職教育該多一些資源,培養高階專業藍領人才的時候了,否則,高學歷失業及低薪情況恐怕會持續惡化,進而嚴重影響晚婚、不婚、少子化與經濟發展,教育主管機關實在不能再輕忽了。
禹雋(台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