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總相宜」,語出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人寫道,在晴天陽光的照耀之下,西湖水波蕩漾,粼粼金光,照人眩目。在陰雨連綿的天氣裡,西湖之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極富詩意。若要把西湖比擬為西施,那麼晴天的西湖就是濃妝的西施,雨天的則像是淡妝的西施,無論何時都同樣好看。
這首蘇軾的詠西湖詩,大約歷來所有歌詠西湖的詩文中最為知名的。宋元祐五年(一○九○),貶謫不斷的蘇軾擔任杭州刺史,曾大力組織民工疏濬西湖,並築堤建橋,頓使西湖舊貌翻新,史稱「蘇堤」。
杭州百姓十分感念蘇軾的貢獻,人人以他為賢明的地方父母官,至今提及西湖,仍不能遺忘蘇軾這位史上知名的刺史。這首詩雖寫於杭州任上,但詩中並無橫遭貶謫的怨嘆與悲憤,反而充滿閒適的情調,以及對美好人生的讚頌。
詩題「飲湖上初晴後雨」,指出蘇軾在西湖邊上飲酒、賞景、賦詩的美好情景,幾乎可以透過詩句想見蘇軾在西湖的悠然神態,令人亦為之神往。
眼前但見一片美好的湖光山色,明麗非常。是以,全詩前兩句先寫「晴」,後寫「雨」,晴天雨景的西湖,都有它不同的美;概括而言,只有古代越國的美女西施差堪比擬。自此詩一出,西湖又名「西子湖」,詩與湖可謂相得益彰。
由此可想見,貶謫的流離人生,於蘇軾而言並非都是困頓的。胸襟曠達的蘇軾,可謂無入而不自得,艱難無法擊倒他,卻能淬鍊他的人格,因此在他筆下的西湖不是「託物言志」的別有懷抱之作,就只是一則對佳美風景的真切讚嘆罷了。
是以,「淡妝濃抹總相宜」彷彿也正是蘇軾的人生寫照,無論進退得失,困頓或發達,「淡妝」與「濃抹」都是人生風景,無論如何妝點,總是美好。因此,蘇軾的人生進境,於此詩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