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古人的含蓄內斂,新新人類遣詞用句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超誇張,即便名不見經傳,一旦在某個行業稍有成就,常以「教主」自封或被捧封:網路開店教主、美容教主、美麗教主……紛紛出籠。
大亨小開也沒標準,拿此名號遊走,卻不知要封自己或被封為天下第一,需要多少豐功偉業在背後支撐?
最近重讀邵逸夫的故事,他的功成名就足以借鏡。拍攝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到成立邵氏影城,邵逸夫全盛時期旗下巨星如雲,卻還不敢如此自封,直到競投無線電視經營權一舉獲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在香港影視界無人可及的地位,邵逸夫此時才稍稍覺得圓了熱愛電影的初衷,被稱「教主」,也名實相符的含笑接受。
網路開店教主蓓蓓,開了幾家店?美容教主牛爾能和國際知名品牌競爭嗎?美麗教主是伊能靜,她的美麗在兩岸三地都無法榜上有名,「教主」之稱扛在肩上,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強中自有強中手,時光流轉幾十年,新生代一個一個冒出頭,在各行各業頭角崢嶸,的確要用數字來明證成就才足以服人。你聽過郭敬明嗎?也許沒有,這位二十六歲的青春作家,小說《悲傷逆流成河》初版印行八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冊,書本採用的特殊用紙,將北京一帶庫存全都用罄,上市兩周狂銷一百萬冊,超越了《哈利波特七:死神的聖物》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
光是這數字,就足以讓郭敬明躍上暢銷榜首,成為寫作教主,但他從不招搖,安靜的以書寫成就前半生的風華。
撫今追昔,我們這時代未免太急於名利雙收,「教主」、「泰斗」、「天王天后」這些封號都因名實不相符而顯得空泛,倒不如管自己叫「達人」,有一種小小的親切,又不失專業調調,最重要的是,較具時代感,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