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俗】軍事名人的月餅情

林生花 |2010.09.27
1103觀看次
字級

年年有中秋。在這個中國人傳統的團圓節裡,人們以做月餅、嘗月餅、寫月餅為節俗內容,拜謝月神。悠久的團圓節使得月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古往今來,許多戎馬倥傯的將士抒情寄意,留下不少與月餅有關的趣聞軼事。

宋末朝廷腐敗,權奸當道,金兀朮乘機率兵入侵中原,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岳家軍」渡江北上迎擊時,受到沿途各地百姓的歡迎。

那年中秋節,「岳家軍」駐紮的附近村民,挑著用麥粉和紅糖烙成的一張張碗口大的餅,送到軍營犒軍。軍民們一道吃餅,一起唱歌,美其名為吃「同心餅」、唱「同心歌」,同心殺敵保家邦。

同心餅激勵岳家軍,他們不負眾望,擊退金兵。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岳家軍」每逢中秋節都要吃「同心餅」。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想聯合反抗力量一舉起義,但元軍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月餅,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裡,再遣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之後,念念不忘中秋之夜巧借月餅傳遞資訊,年年中秋節都要嘗嘗月餅,回味那段光榮歷史。

在福建沿海地區,每逢中秋節,人們總喜歡購買一種扁圓形,嵌有芝麻在上面,中間有個小洞,謂之「光餅」的傳統餅食,當地人說:「這才是真正的中秋月餅!」說起「光餅」的由來,與明代軍事將領戚繼光有關。

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常有倭寇潛入燒殺擄掠。朝廷授意戚繼光組織精銳軍隊迎擊,人稱「戚家軍」。「戚家軍」英勇殺敵,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倭寇為了躲避戚家軍,狡猾地採取「遊擊戰」,打了就跑,繼續騷擾沿海地區。戚繼光研究敵情,他親率將士不顧山路險阻,決心殲滅倭寇。

福建沿海的老百姓被「戚家軍」的勇武深深感動,盡全力支援軍隊,家家戶戶製作香鹹可口的白麵餅送到軍中,為了作戰攜帶方便並隨時食用,特意在麵餅中間戳一個孔,烤熟後用細繩穿起來可綁在腰間或胸前。在人民的熱情支援下,戚家軍將士更加奮勇作戰,終於重創了倭寇,使福建沿海維持了數十年的安定。

「戚家軍」所食用的餅也被稱為「光餅」而流傳下來,每逢中秋節,老百姓家家戶戶購買「光餅」,既供奉月亮,又緬懷「戚家軍」的保家衛國。

至今,在戚繼光的故鄉山東省蓬萊市,有一座始建於明崇禎八年(一六三四年)的「表功祠」(現名「戚繼光祠堂」),這是當時朝廷為褒揚戚繼光抗倭功業建造的。祠堂裡所陳列的文物,甚具紀念意義的「光餅」也在其中。

中秋吃月餅,不妨也來了解一下月餅在歷史的更迭中,不同的文化意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