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找出平衡點

李碧華 |2010.09.27
989觀看次
字級

忙碌的媽媽如果和兒子約好看電影卻失約,怎麼跟兒子說抱歉?「責任最重要!」這是公關界名人梁吳蓓琳當時拋出的答案,並沒多加解釋。多年後,兩個兒子踏入社會沒日沒夜投入工作,一家人談起這段往事,才體會媽媽的弦外之音。

梁吳蓓琳說,職業婦女沒得選擇,家庭和事業是天平的兩端,哪一方都不可失衡,除非真的辭職回家當家庭主婦,「我相信,我的家人希望我如此。」所以,彼此就要找出一個平衡點來,「我的信仰就是,忙碌不能成為藉口,一定要讓家人吃一頓熱騰騰的早餐,否則一切的拚搏就失去意義。」手藝不錯的她,一大早起來,快樂又充滿活力的為家人做早餐,成為多年來的親子互動,不只煮,還要用心思注意營養,親自採買,「營養和心意都不打折」。

她了解,兼顧家庭與事業需要更加倍的付出,「重質不重量,短時間也許行得通,但是,親子是一輩子的互動,我必須克服一些時間上的問題。」把念國中的灝翔、灝恩兩兄弟送到加拿大求學時,她事業正值巔峰,沒辦法遠行,只能加重小留學生獨立的培養。「兩地相隔那麼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最怕是行為一有偏差就很難矯正,我不會把家規訂得那麼細,抓住大原則就好,」有害身心的事絕對不能碰,一旦發現偏差會要求限期改正,否則絕對要拿出家法,「這是讓孩子知道,做人處事不能超越那個框框。」

對孩子的物質需求也謹守基本防線。梁家兄弟上了大學,對同學總能開車相約出遊好不欣羨,但梁吳蓓琳認為,自信絕非來自物質的優越感,大學生還不到該開車的成熟階段,「無論孩子流露多少渴望,一點也不妥協,要讓孩子懂得適時抗拒物欲。」她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