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猴很識貨 專搶精奢品

文/朱莉雅 |2025.08.24
83觀看次
字級
遊客不當餵食,養壞猴群味口。圖/123RF
烏魯瓦圖神廟的猴子如今學會了「以物易物」的勒索手法。圖/123RF

文/朱莉雅

上周楊柳颱風由台東登陸,台東縣政府的Youtube頻道「Amazing Taitung台東就醬玩」架設在各觀光景點的「鏡頭君」,意外拍攝到有一家五口猴子,大猴帶小猴,排排穿越中斷前暫時關閉的金崙大橋封路護欄,橫越到對街海邊觀浪。

這個「一群猴囡仔觀浪」的趣味畫面曝光後,網友有的笑稱:「太可愛了!」也有人打趣:「颱風天觀浪,真的是猴死囡仔。」這個颱風天意外被觀注的趣聞逸事,也為人猴衝突事件頻傳的山邊海岸農村,帶來溫馨的人獸共生可能。

為搶食不惜打家劫舍

相對於台灣獼猴常傳出劫食農作物、水果或進入學生宿舍覓食事件,國際旅遊聖地峇里島當地的猴子,則以成群結隊、兇悍強硬、搶奪劫掠遊客聞名於世。

除了峇里島中部烏布附近的聖猴森林外,烏魯瓦圖廟附近的獼猴群,更以其高明的瞬間「順手牽羊」、「攔路搶劫」行為而聞名。尤其當地獼猴特別偏愛針對外籍遊客的眼鏡、手機、名牌包等閃亮、值錢的物品下手,更讓人懷疑這群獼猴是否懂得人類社會的商品價值(格)行情,並據此判斷及鎖定標的物。

專搶名牌高價奢侈品

之所以會有如此推測,主要是這些猴群不論是單獨行動或兩、三隻結夥出草,常是鎖定遊客身上價格不斐的名牌配件、手機、皮包或背包……下手搶奪之後帶回樹林中,再好整以暇的等著物品主人,央求駐紮附近的馴猴師陪同,拿著一定數量的高級水果如紅毛丹,來「贖」回被綁架的隨身物品。

這群原本被視為當地「神聖守護者」、數量多達600隻的長尾猴非常機警,搶奪遊客物品往往發生在幾秒鐘之間,一旦搶奪成功,猴子會先翻找包內有沒食物、零食或飲料,若沒有可享用的食物,就會與廟方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易。

要求以等值食物交換

烏魯瓦圖神廟這群橫行霸道的猴子,有些遊客認為只要猴子不傷人,搶物換食的插曲多少增添了旅遊的趣味回憶,但有些遊客對於猴子的土匪行為──特別是連鑲水鑽的夾脚拖或手機都被搶走時,心情可不太美妙,也會對自己讓土匪猴子們有機可乘感到懊惱不已。

更有甚者,當遊客贖回物品時,如果只是提供香蕉等價廉物美的當地水果,猴子還會不滿意的要求提高「贖金」或數量,直到牠們滿意為止,才會撒手交出所綁架的物品。烏魯瓦圖廟方也曾嘗試調整猴群的餵食時間和食物種類,希望能降低猴子的攻擊性,但效果有限。

逼遊客心甘情願贖回

眾所周知,小猴子的智商就有3、4歲孩童的智能,更聰明些的,甚至有9歲孩童的智能,所以牠們的確有思考判斷、社會認知的能力,也能在一次次嘗試的過程中,透過行為和經驗的學習,知道哪些物品更能讓遊客心甘情願付出「高額贖金」,而哪些物品遊客可能會自認倒楣而放棄贖回。

據當地導遊指出,早期猴子不多時,遊客主動餵食猴子,不論給水果、土司或薯條,猴子都欣然接受,但當猴群逐漸壯大成幾百隻後,即便廟方及地方人士會固定餵食猴群,但因為食物不夠充足,猴群便開始對路過的遊客出手,搶食遊客手中的食物或飲料,後來更猖獗的對遊客的太陽眼鏡、手機等物品搶了就跑,讓遊客驚聲尖叫卻搶救不及。

組織犯罪具行動策略

有動物學者研究猴群行為後發現,烏魯瓦圖廟猴子的劫掠行為,具有一定的「行動策略」,會根據物品的價值判斷是否值得搶奪。尤其當猴子學會「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後,更演變成像是個「犯罪組織」──先鎖定目標進行搶劫綁架,再與廟方進行以足量的水果或玉米、地瓜等食物交換的交易,將搶到的物品換回牠們需要的食物。

因此不論遊客是到聖猴森林或烏魯瓦圖廟旅遊時,當地都會立牌提醒遊客:1.請勿餵食猴子;2.請將帽子、眼鏡、雨傘、皮包等小物收好,以免被猴子搶走;3.不要直視及接觸猴子。

勒索案每日超過10件

由於烏魯瓦圖廟是一座建於11世紀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幾乎天天遊人如織,因此據聞每天至少有5~10支手機主人慘遭勒索,每周更有多達數十件物品遭到劫掠。

隨行導遊通常也會提醒遊客務必收好隨身物品,避免攜帶貴重物品,並盡量避免佩戴墨鏡或使用手機,以免成為猴子的目標。當遊客走過在路邊或樹上狀似休息或耳語的猴子,也會擔心猴子會不會出奇不意揭竿而起、瘋狂下手。



猴子聰明可愛 卻不適合當寵物

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同為靈長類的猴子是最像人類的物種,也是除了人類外最聰明的動物,但猴子卻很少能成為人類生活中常見的寵物,這是為什麼呢?

動物的智商可以從牠們的思考、記憶、模仿等方面來判斷,猴子的智商在動物界排名數一數二。通常一隻成年猴子的智商,因物種不同有的相當於人類3~4歲的小孩,較聰明的種類可能有9~10歲小孩的智力。

猴子的社會和人類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如多為群居,近親之間會共享資源、互相照顧,會和位階高者維持友好關係。台灣獼猴是母系社會,並且有明顯的位階分別,位階高的雌猴會帶著猴群覓食與移動。甚至少數和人類共同生活的猴子,也會跟人類的寵物相處愉快。

經過訓練的猴子,可以進行簡單的基本算數,如比大小多寡、相加或相減,聽懂上百個單字或單詞,也可以藉由模仿,學會使用工具或一些動作,或透過反覆的摸索與操作,了解事物運行的規則。但成年後的猴子,特別是在發情期,會因為荷爾蒙的作用而變得喜怒無常,讓人難以捉摸,並具有攻擊性,瘋起來時連自己都打,更別說共同生活的人類了,所以飼養者常不時被撓個遍體鱗傷。

加上大多數猴子常年生活在野外,身體攜帶很多種病菌,獼猴身上常帶有「B型皰疹」的病毒,對人類危害非常大,人一旦感染這種病毒,會引發急性腦膜炎,致死率超過80%。此外,目前已經奪去了4230多萬人生命的愛滋病病毒,當初也是從猴子身上感染而來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