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九月十九日,台北齊東街配合世界古蹟日,開放53巷11號市定古蹟供外界參訪,我隨著人潮,擠向這條跟都市更新彷彿已絕緣的古老街道,一路追尋舊日時光,感覺到它輕輕流轉的身影。
這條東門城外唯一的古街,是我大學畢業後的謀生之地,我的老闆延續報人不悔的志業,苦苦的辦了一份社區小報,他鎮日戴著老花眼鏡爬格子,眼神閃出驕傲的光。
循著小巷,我找到三十年前他爬格子的那棟日式平房,居然沒被拆掉耶!樹影間,透過已斑駁的小窗,那烏色大書桌依舊斜靠牆邊,桌上有個木製←燈,猶在發出昏黃的燈光,無視於歲月的飛逝。
舊時代的文人對志業的執著,的確叫晚輩汗顏,「一日為報人,終生為報人」,拿著筆,寫到油盡燈枯,我的老闆就是這種性格,退而不休,書桌是他一生最大的依持,一坐上去,自己就是君王,掌管了自設的天大與地大。
重回舊地,每個瘦削的背影,我都不禁多看一眼,好像看到當年我那執著於筆耕的可愛老闆。
齊東老街,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它究竟在哪裡,人氣並不鼎盛,這陣子卻因古蹟開放常上報。報上替民眾抱不平說,日式古建築花了千萬整修,但文化局卻遲遲不開放,社區居民想進古蹟去緬懷過往時光,卻不得其門而入,日積月累,就成了一座遭人非議的「蚊子館」。
被「鐵將軍」鎖住而沉寂百年的古蹟,存在於台灣各角落,明明是一個積存千年菁華的所在,卻不容後代瞻仰緬懷,淪落成蚊子聚會場所,說來也是真沒道理。
有一個里長當場大聲疾呼,社區人想跳瑜珈卻苦無合適場地,這兒多典雅呀,在古蹟裡跳瑜珈珥珥不知齊東老居民這新願望有沒有實現的一天。
如果,我再路過,也許真能看到這古今交錯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