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二十六歲留美心理學碩士吳小姐,去年自美返台後,常覺得頭暈、氣促、易疲勞,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與幼年型糖尿病。因為事業剛起步,她忽略積極治療,今年初在一次跑步後,胸悶、氣喘、頭暈發作,被送入急診室,醫師發現,她罹患毛毛樣腦病(Moya Moya)。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醫師王榮俊指出,毛毛樣腦病是單側或雙側內頸動脈狹窄,小血管代償性增生,雜亂無章的增生會形成異常血管網,近似毛毛樣或煙霧狀,同時有多處腦梗塞。
他說,毛毛樣腦病罹患率一年約百萬分之一,由於年輕人有較佳防衛機轉,血管增生快,因此多數病患皆為年輕人。
初期症狀易頭暈、氣促或疲勞,運動或換氣過度,可能誘發暫時性腦缺血,或左右側交替性肢體偏癱,可能復原,但若未加以治療,會成為永久性單側或雙側肢體癱瘓,常併有神智喪失、語言障礙、不自主運動、吞嚥困難與視力障礙。
王榮俊表示,毛毛樣腦病一成病患為先天遺傳,九成是後天疾病引發,例如自體免疫疾病、腦外傷,甚至是口服型避孕藥。
他提醒,若常出現胸悶、氣喘、頭暈者,這些症狀後接著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幾分鐘後恢復,就須懷疑是毛毛樣腦病上身。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者,若出現上述症狀須警覺。
吳小姐由於延誤就醫,就醫後出現左側肢體癱瘓,接著右側肢體也癱瘓,雖經過半年藥物與復健治療,可以練習站立,但智力已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