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代人才輩出,這與漢武帝唯才是舉的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一次漢武帝到郎署,見一老翁白髮蒼蒼,步履蹣跚。武帝大為詫異:奇怪!一般郎官(侍從官),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這位鬚鬢皆白,為什麼還當郎官呢?於是問道:「公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顏名駟,江都人也。」
上問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駟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於郎署。」
武帝聞之,深為震驚,這麼一位三朝為官的老者,就是因為碰不上皇上所好,總得不到提拔重用,這不是顏駟的錯,而是用人上的疏誤。武帝考察了顏駟的才識,即任命他為嵇都尉。從此出來一個「顏郎才」的典故,成為生不逢時,老而不遇的代名詞。
從此漢武帝對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闊斧的調整,並下了一道「興廉舉孝」的詔書,宣布不講出身門第「唯才是舉」,凡「不舉孝、不察廉」之官吏,就免職罷官,形成一種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