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王羲之終身不仕的警示

萬冬明 |2010.09.02
995觀看次
字級

說起王羲之,就繞不過他的字;說到他的字,就容易想起四個字———「字如其人」。王羲之的字歷來公認雄渾。照此說法,他應該性格開朗,為人坦蕩,事實也是如此;可再怎麼曠達的人,也難免有小心眼的時候。

王羲之出身名門,長大後,極善言談,加上書法馳名,美譽日隆,又深得丞相王導等人的器重,便有了名士脾氣。

有一位名士叫王述,性格狂躁,有次吃雞蛋,用筷子扎,扎不著,一怒之下就把雞蛋扔到地上。見它還滴溜溜轉,就踩,偏偏踩不著,氣得眼珠暴凸,抓起雞蛋塞進嘴裡,嚼夠了再狂啐出來。

王羲之聞之,深為不齒,哪裡還看得起他。

王述也出身世家,同樣受王導器重,也有美譽,與王羲之齊名。同行相輕,齊名也相輕嗎?「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這個道理王羲之不會不了解吧!然而,要命的是,他這一「輕」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那時,大多數名門子弟都入仕為官,王羲之也不例外,新到任上,屢建功勛,聲望漸隆,多次被召入朝,但均為其回絕。又授為護軍將軍,乃禁軍長官,並兼管武職選任,極為重要;但王羲之依然推辭不就。

有人勸其應命,他回書說,我素來不想在朝廷內做官,如任邊職,無論何處,聽憑驅使。其實他是不願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束,全力奉行「寧為雞口,無為牛後」的人生哲學。

偏偏天意弄人,將他推到了會稽郡。時任內史的王述,晚年聲望愈來愈高,素來瞧不起他為人的王羲之更加憤憤不平。這次,王述的母親去世,照理須守孝幾年,王羲之接替他做會稽內史。

也許判斷失誤吧,以為王述仕途生涯就此結束了,便處心積慮非要凌辱他一回不行。

那年那月那時,哭靈守孝是何等嚴肅而莊重的事情啊!更何況,人都在發展變化,人家王述若不在認真克服自身的缺點,聲望何來更隆之理!

在王述哭靈守孝的日子裡,王羲之多次放言要去弔唁,卻遲遲不見履行諾言。好些天過去,他老先生突然駕到,也不通報,逕直往靈前表示哀悼,旋即回府。王述在前面哭呢,他竟不去看一眼,安慰一下。

按古禮,弔喪乃哀悼死者並慰問死者家屬;往弔而不與喪主會見,是有怨隙而不禮貌的表現。弔喪回去的王羲之非但不以失禮為恥,反而在賓朋中大放厥詞,說王述不過是個尚書壞子,能混個僕射告老還鄉,當個會稽內史就飄飄然了。誰聽了心裡舒服?

但王述對王羲之所為並不很在意,在他心裡,王羲之是有分量的人物。隱居家裡,每聽到號角之聲,都認為王羲之要來看他,趕緊灑掃靜待,恭敬之至,如此一年過去,王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這才深以為恨。再寬容的人也難免震怒的啊!

二王之間,怨大了。天意依然弄人。守孝期滿,王述居然出任揚州剌史,成了王羲之的頂頭上司。王羲之羞恥難耐,即派人到建康求朝廷分立會稽郡為越州,想抽身擺脫冤家。

看來,他不曾有過棄官不做的強烈願望啊!偏這位使者在京遊游說時言辭失當,無功而返,此事遂被賢明人士傳為笑柄。

後來王述下會稽郡問及刑獄情況,頗為嚴厲,主管官員答得一塌糊塗。王述乃命令王羲之自作適當處理,似乎也有了結他仕途生涯的意思。

王羲之此時此刻愧疚之情才油然而生,一顆入仕的心再也無法正常跳動了,於是到父母墳前發誓,此後終身不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