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牧場是陳全鴻一手建立的,他雖然擁有甲級電匠執照,又曾是營建老闆,但對經營牧場卻是個門外漢。既然如此,他如何經營到讓前總統李登輝、前副總統連戰、總統馬英九都去光顧呢?原來,關鍵在於他的理念,以及他愈挫愈勇的精神;而他的人生哲學更是教育孩子的方針,使得孩子孝順、有商業頭腦,還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剛癱瘓的時候,陳全鴻請不起看護,起居都靠三名稚子協助,最大的才小四,最小的三歲。有一次他想吃泡麵,家中只有三歲么兒在,么兒站在椅子上,與熱水瓶齊高,雙手無力,壓不出開水,嚎啕大哭,陳全鴻只能忍淚,不斷鼓勵,勉強泡出一碗麵,卻又端不動,聽著么兒哭泣,只能難過。
借錢返鄉打拚
獲得傑出農友
出院後,陳全鴻坐吃山空,把過去累積的財富都花光了,連女兒的學費也繳不起。這時,他想起老家還有個漁塭,索性借了一筆錢,回鄉打拚;他勉強操縱著挖土機,把漁塭填平,讀國小的兩個孩子,在他口頭指導下,一磚一瓦搭起簡陋的雞舍,開始養雞。
第一次養雞,陳全鴻就遇到雞瘟,雞死了一半,幾近血本無歸,但他不氣餒,又貸款買了千隻。有次半夜,豪雨使得小雞四散,為了追回小雞,夜裡按著電動車奔跑,結果泥濘和急促的操作,造成馬達故障,他瞬間被拋出三尺之外,花了一小時才爬回輪椅。
講到辛酸,說有血有淚也不為過。
接著口蹄疫橫行,豬肉滯銷,養雞事業意外蒸蒸日上,最高有五萬隻雞的規模。
之後像是否極泰來般,不僅博得「輪椅養雞大王」的讚譽,還榮獲「十大傑出農友」,他將雞場命名為「希望牧場」,讓身障者到牧場工作。為了回饋社會,他還到處演講、開設游泳訓練班,鼓勵身障朋友走出陰影、積極振作。
訓練商業頭腦
鼓勵子女出國
陳全鴻的人生哲學更有意思,長子昱名大學畢業前,表示想繼續深造,陳全鴻答應「會賺錢供他念完碩士」,誰知退伍後,昱名改變計畫,決定先賺錢,昱名說:「我們都長大了,可以賺錢養你,你不要這麼辛苦。」陳全鴻卻說:「辛苦是有代價的,經營牧場讓你們都繳得起學費,也讓身障朋友有尊嚴、有地方去,也能讓身障者運動,所以牧場不能倒。」
陳全鴻還問過長子:「要去國外?還是留在國內工作?」昱名訝異地說:「你怎麼這麼問?我當然要留在國內照顧你啊?從沒想過去國外!」陳全鴻卻希望他去外頭打拚,不要留在家,因為家是避風港,受了委屈可以回來,但是年輕人應該在外頭磨練、學習。
陳全鴻還訓練孩子擁有商業頭腦,高中畢業的么子冠彬,半工半讀從事室內裝潢,月入近五萬元,長子從學徒開始跟著做,日薪也有一千四百元,而女兒佳惠雖然還在念書,但也有一手好絕技,營造修繕都難不倒她。
推無障礙堪驗
奔走16天建檔
陳全鴻爽朗、對人生豁達,他常把「人生苦短、要勇於嘗試」掛在嘴邊,因此推動「無障礙勘驗行程」,尋找全台設計不良或根本沒設置無障礙設施的地方,進而建檔,提供施政者參考,十六天下來,按電動車按鈕的手已經完全無力,但他確實突破障礙的極限,更驕傲的是,他為電動車裝上太陽能板,環保又便利。
下個月他還要橫渡日月潭,用四年來體會到的方式:「靠雙手游泳,不要救生衣、不用腳———因為他不能用。」不過,陳全鴻多少對脊損感到遺憾,最近得知只要八十萬元,科技就能幫助頸椎傷者站起來,他已經躍躍欲試了,他說:「能站,之後就能走。」他的信念就是,一步步、慢慢來,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