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身到南部念書、工作十多年後,近來特別懷念當年住在北海岸的時光,也總浮現家人鬢髮蒼蒼的畫面。
那次回台北,是七月盛夏;兩老正坐在桌前吃飯。我隨口問:「下午帶你們去散步,好嘸?」陽光逼得爸媽穿起薄外衣、口罩,越過光復國小,蹣跚地走到國父紀念館。廣場插滿旗幟,隨風飄搖;兩老覺得美極了。爸爸看著媽媽,沒說什麼,兩老眼角有笑。
那是天下雜誌舉辦的「珍惜台灣,讓改變看得見」全省巡迴展。那天爸爸和我提了好多政治的事,也向我提及年輕時的困頓。
展覽場有好多照片,農業的台灣、文化的台灣,還有更多性別、情義、打拚的台灣,甚至也有黑暗與混亂的台灣。在二十五年的歲月中,台灣走過了貧瘠,走過了喧囂,也走過了變遷;更讓我從呱呱墜地踏上獨立自主。
爸爸談起他在瑞芳漁港打漁的經過,偶爾可看到日本軍隊放肆地從東北角外海經過,駛進基隆 ;他說,那時村裡的人看到遠洋有不明大船時,就趕緊報信,就怕一個不小心,自己的漁船被摧毀,性命和家園也保不住。父親也總是很得意地說,他是村民眼中的捕魚高手。
老爸的確經歷了台灣最黑暗也最光明的年代。我更在自己的時代,看到歷史的創造與前景的展耀。帶著爸媽緩緩步出逸仙路,斯時我才驚覺,紀念館的巡迴展,是他們披荊斬棘換來的,也才有幸福的今天與幸福的我!
展覽改變了我的生命觀,也拉近了我與父母間的距離,不再陌生與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