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因為娘家的母親和婆家的公公先後住院,讓我們一向規律的上班生活有了些微的波動。所幸兩家的姑嫂叔伯和兄弟姊妹們都能互相體諒,不分日夜,輪流照應,使二老能得到最妥貼的看護,病體都復原得很快,而做女兒、媳婦的我更可以喘口氣,不致忙到焦頭爛額。
可是有位同事就沒有像我這樣幸運了。因為家裡的重擔都靠他,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子女,一旦老父親病倒了,就只有靠他醫院、家裡兩頭跑,可是上班又不能常請假,只好臨時聘用醫院的專職看護,分擔他的壓力。
又有一位同事,也是因照顧多年中風、半身不遂的母親,不得不以事親假申請留職停薪,希望多留點時間,陪陪家中已是風燭殘年的老母親。
這樣看來,老人照養問題真的是我們不能不面對的人生大事。
當我們到了該反哺,像父母當年餵養我們一樣去照顧他們時,卻常感力有未逮。
可能是家有妻小嗷嗷待哺,或者是事業牽絆無法脫身,想一盡人子之孝,卻又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看在老父、老母的眼中,真是心疼不已呀!
從前安土重遷的時代,老者在家終老,兒孫滿堂;如今老人家只有在生重病時,才見得到兒女齊聚。不過,也不能病太久,因為孩子們都有事業、家庭,不然就只有落得跟看護對望了。
在逐漸進入人口老化的年代,我不敢規畫如何終老,只衷心祈盼:老要老得有骨氣,病要病得有尊嚴。面對老一輩人,我竭力盡孝;面對年輕一代,我則學著放手,或許在「竭力」與「放手」間,生死大事會逐漸取得一些平衡與轉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