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在種什麼?」這句話最近已取代足球和天氣,成為倫敦人在辦公室、地鐵裡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在這個地價極其昂貴的城市,不少倫敦人卻能在市中心擁有一小塊田地,一整塊配額地的年租金,只要台幣四百到四千元不等,怪不得申請租地的名單已經排到「十年後」。
城市菜園 人人可租
早在一次大戰時,「自給自足」的種子就散播在大不列顛的各個角落;二戰在女王的帶領下,開始全民耕種。如今,自己種植有機蔬果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當年大張旗鼓的氣勢。
然而,不同於過去缺衣短糧的戰爭環境,現在不愁吃穿,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工業發展下,面對經濟、環境等種種危機及壓力,讓愈來愈多都市人渴望回歸生活的本源。
學名「配額地」(allotment)的城市菜園,是由政府出租給居民自行耕種的公用地,人人皆可登記申請,費用多是象徵性收取。
由於近年人們對種菜的熱情愈發高漲,配額地需求量暴增,像搶手的倫敦菜園早在幾年前就客滿了。
等上10年 永久使用
目前全倫敦有四千三百人在等待名單上,等待時間最短四年,最長十年。不過,一旦熬出頭,只要不是自願放棄便可「永久使用」。
Lamlash菜園位於倫敦南華克區的「大象城堡」附近,從嘈雜的車站步行不到五分鐘,就來到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空氣裡有著下過雨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這片城市菜園差不多一個足球場大小,湯馬斯就是其中一個幸運的使用者。
湯馬斯六年前開始排隊,今年年初得到二分之一塊配額地(不含公共用地,約三公尺乘五公尺)。
配額地只能用於種植植物、飼養家禽,每年政府會派人檢查使用情況,績效不佳的「地主」若屢勸不聽,就會被踢出菜園。
限定用途 政府檢查
湯馬斯的地被分割成幾塊,有些綠油油一片,也有若干瘦小植物斜躺著。幾盆育苗花盆的周圍擺著各種工具,旁邊長椅上還有啤酒、蘋果酒和半瓶可樂。
湯馬斯說:「這些都是給蛞蝓的!不對付牠們,菜剛發芽就被吃光了。但我不想用殺蟲劑。」他指著幾個嵌在地裡的小碗,裡面盛著深色液體,「美國電視節目說蛞蝓喜歡可樂,但沒啥用,今天打算試試啤酒和蘋果酒。」
湯馬斯的開心農場,種了草莓、番茄、韭菜、芝麻菜、玉米、馬鈴薯、洋蔥…等五花八門的植物。
「新人的通病,」湯馬斯笑著說,「這裡就像實驗室,有一大堆東西我都想種種看,當然有驚喜也有失敗,但樂趣就在其中!」
想吃有機 自己來種
倫敦人種地的熱情與他們的食物來源有關,因為蔬菜水果絕大部分是進口的。包括湯馬斯在內很多人都表示,如果有別的選擇,他們寧願不買那些漂洋過海的昂貴蔬果,而且有機的又得再貴上三成。
「有機」現在已漸漸成為全民性的主流訴求,但市面產品良莠不齊,於是「自己種」成了必然趨勢,過去認為「鄉下人才做的事情」,如今在倫敦這個大都市再度翻紅。
此外,城市菜園的存在,也活絡了社區氣氛。在這個自由天地裡,「地主」與當地住戶不但可以分享各自的故事、剛摘下的新鮮蔬果、交換幼苗,也可以在雨後到菜園散步,順便觀摩別人的菜園。
然而,對於城市菜園的成員來說,最讓他們憂心的,並不是那些會來「主動分享」食物的松鼠、兔子,而是莫名的集體蜂群暴斃,以及被打亂的植物生長時序。
近年詭異的天氣變化,讓作物的收成深受影響,最終人類還是得吞下破壞環境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