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長楊秋興宣布脫離民進黨參選大高雄市長,直言有條件支持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他指出如果不簽,台灣將成孤島;並期待在他的參選衝擊下,能讓民進黨務實面對兩岸關係,體認兩岸不再是敵對關係。
一項最新民調發現,百分之六十七受訪者認為大陸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很重要;與去年八月比較,當時持此觀點者比率為百分之五十七,一年後明顯上揚了十個百分點。
民進黨一貫忽視民心走向,自甘受縛於少數深綠;使黨內有不同認知的人也不敢表露,正是所謂被「政治綁架」。民進黨在大陸政策方面,最近在ECFA議題上的進退失據,即是被「綁架」的結果。
楊秋興表示,大陸經濟崛起是不爭的事實,民進黨實有必要調整、修正心態,不應再用二十多年前的想法,以為兩岸還是敵對的,做無謂的對抗。宣布脫黨參選後,才說出內心想法,可謂一葉知秋。
楊秋興說小國對大國要用智慧,大國對小國要用仁愛、寬宏之心,這與馬總統最近談及台灣與大陸打交道,常引述的孟子梁惠王篇有異曲同工之妙。藍綠糾葛數十年,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楊秋興此際心態改變,表示將選擇「中道」,盼望減少藍綠對決。若能當選,在確定台灣主權前提下,將會和中國城市交流。此種與民進黨不同的兩岸觀點,有別於陳菊曖昧不明的兩岸政策,契合了絕大多數民意。
泛綠政治人物因身處綠營往往身不由己,不得不說出違心之論,同樣也是被「政治綁架」。這些人當中,有與大陸往來經商者,有本人或家屬在大陸攻讀學位者;也有民進黨縣市長,雖抨擊「傾中」的經貿交流,卻了解大陸市場對台灣的重要,而親率團隊前往大陸招商,如高雄市長陳菊、雲林縣長蘇治芬、台南縣長蘇煥智。宜蘭縣長林聰賢也表示,如果有必要,為了業者生計,會考慮到大陸招商或推廣農特產品。
楊秋興坦言,「十多年前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喊得爽;但現在去街頭喊,要喊給誰聽?這就是改變,要務實一點!」面對中國崛起,兩岸局勢已大異於往昔,停止對抗,應該往來。
民進黨批評楊秋興「轉向」,亦是盲點之一。以省籍情結來說,在社會絕大多數人已無省籍意識的當下,民進黨每逢選舉總是挑起省籍話題;但日前楊秋興在感謝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八八水災重建的貢獻時表示,雖然郭台銘是外省人,他的觀念則沒有外省和本省之分。
楊秋興這番「不分本省、外省」的言論,應該也是有些民進黨政治人物內心真正想法,但囿於政黨、囿於少數深綠民意,而不得不跟著「搖旗吶喊」。
兩年多來,政府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已簽了十四個協議,剛簽的ECFA更是一種廣義的信心建立措施,朝務實的方向發展,楊秋興的「轉向」是務實的。堅持意識形態,思維仍停留在上世紀冷戰時期想法的人,應藉此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