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國立交通大學於二○○二年起,與法國南特大學合作博士生修讀雙博士學位計畫,前年由楊勝雄取得兩校第一位雙博士學位,昨天又有兩位交大研究生參加畢業口試,可能獲得兩校雙修博士學位。
口試昨天上午在交大舉行,由交大與南特大學教授共同評審,兩位參加口試學生是從交大應用化學所到南特修讀材料所的黃軍浩與彭治偉。
這項計畫是為鼓勵年輕學子到法國重點大學進修,法國在台協會於二○○一年向台灣的大學提案,由在台協會與大學共同負擔獎學金,每月支付一千一百歐元,支持台灣學生至法國修讀博士學位,論文由兩校教授共同指導,畢業口試通過後由雙方共同授予雙博士學位。
彭治偉表示,留學期間與外國學人交流的經驗,對國際觀的建立幫助甚大。
在台灣,國際新聞比例較法國少很多,法國新聞報導幾乎一半以上是國際新聞,且常是頭條與專題報導。這些習慣的養成,影響他即便回到台灣,也十分關心報紙上的國際報導。
他說,法國學生與台灣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國學生習慣表現獨立與自信,沒有對權威服膺的習性。他初到法國,最驚訝於學生能很自信地跟老師爭論,即便他們本身所持的結論並不夠成熟,但是這種勇於思考與表達的習慣,深深打動他。
彭法偉表示,就他觀察,台灣學生還是比法國學生認真很多,實驗成果也較多,但是對思考的自我設限,讓自己對研究內容的了解比較不深入,也比較沒有自己的看法。
他說,台灣學生工作量大,學程時間也長,論文品質卻不能較法國學生更好,再加上法國學生自小習慣以報告或論文作為作業與成果展示的工具,論文結構寫來自然嚴謹,這種訓練十分值得台灣教育界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