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果設計負責人蔣友柏日前接受雜誌專訪,語出驚人表示,三十歲以下的人都很爛,沒有責任感,卻什麼都想要,他不納入用人考量。
就在蔣友柏發言同一天,二十一歲的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奪下LPGA職業高爾夫球賽冠軍。若蔣友柏言論成立,則世界排名第五的曾雅妮,其實也很爛?其他像網球選手盧彥勳等在國際發光發熱的年青人,也都很爛嗎?
不可否認的,當今青年世代有相當比例的人缺乏工作倫理,只講權利不重義務,但發表以偏概全的「年齡歧視」言論,似乎不是一個具有高度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應有的行為。畢竟,三十歲以上很爛的人也很多。
社會學家發現,人為了和其他人互動,會以各種身分將人分類,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以社會身分定義陌生人,刻板印象與偏見歧視通常也就由此產生。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分類只是為了方便和偶遇的多數人互動而開啟的人際印象管理工具,但不能以此將這些人貼上標籤,認為凡屬於這個類屬的人都不好,這是嚴重歧視,蔣友柏犯的錯誤,就是把所有三十歲以下的人類當作一個社會類屬,貼上很爛、不負責任的標籤。
其實,蔣友柏所貼標籤而看不起的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歸根究柢,還不是三十歲以上的父母、老師、政客嬌縱出來的。若非灌輸扭曲的價值觀,會弄成這樣嗎?王興(北縣新店/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