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可以說是台灣驕傲的一天,曾雅妮在英國女子高球公開賽封后,四大公開賽后冠已摘三,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選手;中華隊在IBA世界青棒賽登上王座,建中在世界樂旗賽也奪冠。
加上程文欣、簡毓瑾在澳門羽球公開賽拍下女雙后座,及前一陣子盧彥勳打入溫布頓網球賽八強,台灣英雄在世界各地佳績頻傳,讓國人有與有榮焉。
盧彥勳成為世界體壇焦點時,我就在想,他為台灣點燃希望之光,那台灣能為他提供燃燒的材料嗎?
在曾雅妮封后時,我同樣在想,她不為對岸「利誘」,仍堅持背著國旗出賽,台灣上下應該為曾雅妮打造不一樣的形象,讓世人看到她就想到台灣。
可是並非如此,例如曾雅妮想要以她之名在台灣舉辦LPGA賽,但據說美國女子職業高球聯盟同時收到台灣有座球場的申請書,讓他們為難;我以為,台灣球場有無數座,曾雅妮只有一個,為何大家不同心協力打造曾雅妮獨一無二的品牌?
背著國籍是榮耀但也是重擔,不能用嘴巴說,靠得是實力,當優秀運動員如曾雅妮、盧彥勳等人,如今在國際賽會上動見觀瞻,大家就該改變思維,成為讓國家、國民以他們為榮的品牌。
張博智(高縣鳳山/高縣體育運動志工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