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方案未降失業率 反壓低起薪 排擠中高齡員工 基本工資加一萬 起薪恐再倒退嚕
行政院為了降低失業率,決定推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增雇員工補助辦法」,以九億元鼓勵中小企業新聘員工,多聘一人每月補助一萬元,期限半年,增聘四十五歲以上則補助一年。

媒體對此認為,期限半年顯然是「閣揆保衛戰」,因為吳揆曾表示,年底失業率若未達百分之五以下,就辭職下台,吳揆為避免誤解,決定申請時間延至明年元月受理,與年底失業率脫鉤。
這雖可避免外界質疑,但辦法仍有檢討的空間。首先,新措施僅預計增聘一萬人,能否有效降低失業率?到期後還能持續嗎?
教育部去年實施「大專畢業生到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協調企業釋出三萬五千個工作機會,月薪兩萬兩千元由政府支付,「實習方案」預算一百二十一億元,比「增雇員工補助辦法」九億元高出十五倍,但壓低了多少失業率?
而且,「實習方案」造成若干惡果,例如把大學畢業的職場新鮮人就業平均起薪,由兩萬五千元降至兩萬兩千元,而企業有了「免費員工」可用,也擠壓到中高齡資深員工。
新辦法補助企業一萬元的方式是,每月最低薪資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加上一萬元為兩萬七千二百八十元,會不會也把薪資降低至基本工資的水平?至於四十五歲以上的勞工,企業多半興趣缺缺,補助一年又有多大誘因?
其次,這次增雇員工補助辦法,中小企業主還需要證明,新聘人員具備「創新、改善中小企業人力結構」的能力,這不但造成企業困擾,也限制了失業、待業者,因為所謂「創新」該如何定義,又有多少工作「必備」創新?
目前的高失業率是結構性問題,包括金融海嘯以來的國際大環境不景氣、兩岸經濟互動、國內企業轉型等問題,政府不思從大問題著手,短視地「花錢救失業率」,短期(半年或一年)可能有效,長期卻無助改善失業,徒然浪費公帑。
從去年的「實習方案」已可看見端倪,政府還要重蹈覆轍嗎?創造就業機會,必須從經濟大環境著手,給魚竿而不是給魚吃。
黃覲馨(中縣豐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