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居高不下,行政院決定支應九億元鼓勵中小企業新聘員工,不管成效如何,對中高年齡的失業者來說,尤其是四十五歲上下,是個好消息。
本來預計十月開始申請,但吳揆不想被誤解,是為了達成年底失業率未達百分之五以下即下台的宣示,延至明年元月,這是謹慎的作法,代表降低失業率的決心,而非炒短線。
事實上,經濟不景氣已非一時的現象,而因素多而複雜,政府即使釋出再多利多,短時間要想枯木回春,恐非易事,但有利多總比沒有好。
有人認為短期補助對企業、勞工及政府是「三輸」,有企業界指出,聘用短期員工,多數留任機率低,尤其訓練期長,會浪費時間及人力,增添業者困擾。但我認為,那只是個人不爭氣,相信多數人會珍惜機會,企業可視表現留任認真優秀者,淘汰不適用者,並非毫無限制雇用,將可免除騎驢找馬的投機者。
或許短期補助只能治標無法治本,總不失為一帖救急的藥方,而且,給有心工作者機會,可減少許多社會問題。
是故筆者認為,無需悲觀,以目前的最低薪資,加上一萬元補助,是筆尚可的收入,對一般家庭來說,是維持生計的活水,若是能善用,對企業、個人及國家都有幫助,期望能創造「三贏」。
法雨(彰化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