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士康深圳龍華廠爆發連續自殺潮後,郭台銘親自坐鎮指揮,鴻海董會事並敲定對四川成都及河南鄭州的投資計畫,富士康深圳員工人數將從四十萬減少為十萬。據報導,深圳當地政府乃至整個珠三角,都為富士康迅速內遷震驚,高度仰賴富士康提供稅收的深圳政府更是頭大。
富士康的內遷,讓我想到近年來喊得震天價響的台商鮭魚返鄉。那些當年因台灣土地與勞動成本提高而外移中國的台商,如今卻因中國的土地與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於是又想到了台灣。
台灣自從製造業外移後,雖然多年來一直說要發展替代產業,但除了本質還是代工的電子業外,似乎搞不出名堂,依舊靠勞力密集的代工製造業賺外匯,支撐國家經濟,受薪階級也因此所得停滯,台灣的廉價高素質勞動力,又受到台商青睞,才會醞釀這波鮭魚返鄉潮。
雖然政府很歡迎台商返鄉,但筆者對那些回台只是要投資代工製造業,甚至是高汙染的傳統產業,頗不以為然。台灣山林土地經過六十年的經濟發展與代工經濟的蹂躪,所剩無幾,如果為了讓外移的製造業回流,政府就幫忙找地,以創造鮭魚返鄉的榮景,那麼我真的希望,那些台商就不要回來了,因為就算回來,最後留給台灣和民眾的也只有汙染,甚至還要拿稅金彌補環境和健康的傷害。
台灣該像美日歐洲等國,邁向更高階的產業發展,不該再留戀高汙染、高勞力密集,且難以永續發展的代工製造業,從這個角度看,鴻海集團因近來國內的批評,決定暫緩對台的投資項目,長遠來說,對台灣並非壞事,雖然短時間會損失一些GDP,但若能因此逼台灣發展產業升級,反而是大利多。
如果鮭魚們返台是為了繼續讓台灣成為世界的代工廠,甚至成為中國的離島工業區,那麼,我盼望這些鮭魚還是不要回來,有句老話說「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沒有了製造業的台灣,如果願意痛定思痛,忍受產業轉型的陣痛,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出路。
任群宇(北縣新店/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