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公仔當獎品 不適當創意 恐會衍生後遺症 讓學生陷入價值觀迷思 誤認金錢萬能
報載台北市某國小班導師獨創新招,要求學生蒐集超商點數,借以換取「班級榮譽卡」或「權利兌換證明」,可享有免寫功課、免升旗等「特權」,及免除各項處罰。
筆者認為,點子時髦新穎,但不適當的創意會衍生後遺症。兌換超商公仔,最讓人詬病的是,以超商目前規定,每張集點必須花數十元才能獲得,購買金額又往往超過此數,若想換一個公仔,至少要蒐集數十點以上,所費金額不貲,更別說兌換整組了。
超商因方便,售價一般高於賣場,以贈送公仔當誘因,利用人們喜新厭舊及占有的心態,忍不住掏口袋購物,藉以換取可愛的玩偶,但別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從經濟效益衡量兌換公仔的代價,得與失不成比例。
超商為了促銷,從貼紙、磁鐵、公仔到文具,不斷推出新花樣,造成民眾搶購,但隨著流行風潮逐漸消失,全部遭丟棄,成為千年不壞的垃圾,蒐集者儼然成為破壞環保的幫凶。
老師要學生蒐集超商點數,認為這是鼓勵的性質,希望學生透過表現,爭取得到公仔的機會,但公仔和獎懲無關,學生若做錯事,應依規定處分,至於鼓勵優良學生,大可在不影響財力下,自購書籍或文具贈送。
為了不造成家長的經濟負擔,可頒發獎狀鼓勵,甚至口頭讚美,都是很好的隨喜讚歎,但錯誤的運用方式,學生間若達成某種「默契」,將形成不樂之捐風氣,即使沒有強迫口氣,本質上卻難逃嫌疑,一旦陷入世俗迷思,反而會惹出風波,不可不慎。
這件事在家長投訴、市議員關切下,台北教育局決定啟動「不適任老師輔導機制」,調離班導師現職,不過筆者認為,師者當知「品德不能拿公仔兌換,榮譽無法以點數替代」,雖然老師把換來的東西作為獎品,在品德亟待提升的當頭,老師拿屬金錢對價的點數用在教學,恐會讓學生陷入價值觀迷思,產生不正確人生觀,誤認錢是萬能的,能換得榮譽和尊嚴,是錯誤的教學,創意不當,所有老師應引以為戒。
妙雲(嘉縣大林/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