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灣長笛王子胡志瑋,八月四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長笛獨奏會。胡志瑋將與台灣鋼琴家吳思慧合作,演出法國與當代長笛作品。新象文教基金會今年企畫「二十一世紀之星」系列音樂會,邀請來自日本、南韓、台灣、中國、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八位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共計七場演出。
去年胡志瑋在音樂大賽上成果豐碩,他表示,前往法國留學是他高中以來的夢想,但因為留學費用龐大,一直到大學、研究所畢業,完成兵役並且獲得獎學金後,才得以成行。也因在台灣已打下良好基礎,可以在短短一年半就取得最高演奏文憑的學歷。
胡志瑋指出,音樂會以雷克萊的《E小調奏鳴曲,作品第9—2號》,展開充滿法式風情的上半場演出;魏多的《組曲,作品第34號》,音樂中充滿華麗燦爛的演出技巧;十九世紀法國長笛學派的代表人物塔法奈爾,改編韋伯歌劇《魔彈射手》其中三段著名的詠嘆調,寫下《魔彈射手幻想曲》,展現長笛優美的音色和華麗的技巧,被視為長笛曲目中擁有完美比例的佳作。
下半場精選三首二十世紀作曲家的代表作,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的《聲音》,以日本作家潼口修的一行詩句為創作中心而發展,將長笛視為一種聲音的延伸,結合東西方美學觀,表達聲音的各式面向;當代長笛大師蓋瑞俠客,所寫的《西西里與詼諧曲》,帶領聽眾進入美麗悠遠的奇幻世界;普羅高菲夫的《D大調奏鳴曲,作品第94號》,是作曲家唯一為管樂器譜寫的作品,後來應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夫的要求,改編成小提琴提奏鳴曲,成為弦樂與管樂中同樣廣受歡迎的經典曲目。
胡志瑋說,在巴黎學習過程中,增加他對於當代曲目的認識與探索,尤其是在老師指導下,受益良多。例如武滿徹的《聲音》,這首樂曲就像中國的山水畫,有許多的留白,只要突破現代音樂中獨特的記譜法,並且深刻理解作曲家所想要表達的聲響,身為亞洲的演出者更容易表現這種融合東西文化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