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就曾以自創品牌在中國風光一時的將門(JUMP),是台灣許多六、七年級生從小穿到大的老牌運動鞋,但它幾乎完全退出對岸。如今的將門,下一步將結合旗下子品牌旅狐,重整旗鼓,再度重返中國。
一九七五年創立於台中的將門,不同於當年許多台灣鞋廠採取代工生產的發展模式,將門選擇以原創設計,在八○年代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知名運動休閒鞋品牌。
總裁陳瑞文表示,當時將門經營台灣市場很成功,帶給他們很大的鼓勵,將門也在一九八二年開始進軍美國高價男鞋與運動鞋市場。陳瑞文笑著說:「當時我們幾個兄弟,大概就是我英文最破,但還是去了。」
儘管將門頻頻在美國開拓經營管道,並打出挑戰社會尺度的性感廣告,吸引輿論聚焦,但這些行銷手法始終敵不過歐美品牌強大的銀彈攻勢,將門的業績始終無法超越Nike、Adidas等龍頭老大,於是,將門決定轉進中國市場。
提起初到中國發展時的情況,陳瑞文說,當年中國運動鞋售價普遍落在人民幣四十至一百元(約台幣九十至四百七十五元)左右,但將門認為,只要是好品質就算是高單價也能吸引客戶,因此打出高價位戰略模式。再加上童安格、趙薇等明星加持,他說,當年將門走紅的程度,常常是新品上市沒多久,就立刻引來其他鞋廠爭相仿冒。
洞悉品牌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陳瑞文也在一九八八年與宏碁、捷安特、普騰電視等台商組成自創品牌協會,並由他擔任創始發起人。
但當年將門是透過代理商打天下,在一九九五年中國實施宏觀調控、銀行放款緊縮後,代理商遭受衝擊,紛紛結束與將門的合作關係,使得將門幾乎失去整個中國市場。
回顧將門近三十餘年的發展,陳瑞文苦笑著說,好像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分析現階段台商前進中國市場的發展,陳瑞文以自身的經驗指出,在當局擴大鼓勵內需的推動下,他認為,台商至少有近五年的蜜月期。
陳瑞文表示,台商在中國橫衝亂撞的年代已過去了,台灣的品牌附加價值高、不可取代性低,唯有打出「MIT」的品牌價值,才是台企未來在中國永續經營的生存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