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駐台代表甘若飛八月卸任離台,回國後將繼續推動慈濟精神,希望成為以色列第一顆慈濟種子;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下月也卸任,將留在台灣,上周已和太太搬進台南縣新化鎮新居。
這兩位駐台大使,一個愛的是台灣「助人」精神,一個愛的是台灣的文化歷史與民俗;一個回國後要繼續發揮「台灣愛」,一個根本是留在台灣繼續「愛台灣」。
甘若飛駐台四年,最常看的頻道是大愛電視台,假日跟慈濟志工全省走透透,做資源回收,連攤販都讚他「是正港的愛台灣」。他回到以色列,打算號召當地台灣人,一起推廣慈濟,希望設立慈濟在以色列的第一個聯絡處。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足跡踏遍台灣各角落,連多數台灣人沒去過的深山部落也一一拜訪,並出版《真情台灣》,書中詳述部落點滴,自序「我自覺非常像個台灣人」,在台定居後,他計畫在成大成立文史工作站。
愛台灣不限出生地、種族背景,連外國大使都能發揮台灣愛,讓我們這些「正港台灣人」不得不慚愧。
桃園十六歲的小芸為分擔單親母親的辛勞,每年寒暑假打工籌學費、生活費,但她除了打工,還到馬場為身心障礙兒服務,學著包容別人的不同,也從服務他人中自我肯定,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愛,與愛台灣的方式?
不要只顧自己,不要只看自身的利益,包容別人、服務人群,連低收入家庭的小芸都能做到,讓我們這些「正常家庭」出身的人,不得不慚愧。
外國人、貧苦孩子都懂得發揮台灣愛,適時愛台灣,不求回報,這比許多空喊口號的政客,更落實於生活中,真正令人敬佩。
愛台灣的外國人不少,愛台灣如兩位駐台大使的人也許不多,但像小芸這樣的孩子肯定不少,社會在接收他們付出的台灣愛後,如何散播這些愛的種籽,並愛這些愛台灣的人,是每個愛台灣的人都該付出的台灣愛。
袁新瑜(台南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