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名人故里 明令禁止

 |2010.07.17
48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來,大陸旅遊掀起「名人故里」熱,利之所趨,許多地方不惜誇大或虛構史實,以此招攬遊客,亂象叢生。為此,中國文化部與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炒作名人故里,希望遏止歪風。

西施故里、李白故鄉、曹雪芹故居……等由「名人故里」引發的爭奪戰在各地不斷上演,但是近期的「西門慶故里」之爭,在學界與民間引起不少關注。

西門慶不僅是個虛構人物,而且惡名昭彰,但山東省陽谷縣、臨清縣以及安徽省黃山市,日前卻各自爭相與西門慶故里扯上關係,之後因反應不佳,又爭相與之劃清界線,儼如一齣鬧劇。

對於這種亂象,中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終於「看不下去」,據《中新社》報導,當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對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遺址等進行「合理適度」的開發利用時,要加強監管,防止過度的商業開發和對文化遺產內涵的肆意歪曲和濫用。

「通知」規定,不得宣傳有爭議未認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虛構人物故里,以及嚴禁利用有反面或負面形象的人物,舉辦主題文化活動等。

「通知」並要求,對歷史文化遺產要進行科學甄別,對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認定,要本著「積極有益、少而精」的原則,由權威的學術機構和專家參與進行認定。對於有爭議的、未經認定的,不宜命名或宣傳。

此外,「通知」還嚴禁利用歷史或文學作品中反面或負面的人物形象建設主題文化公園、舉辦主題文化活動等。

為保證命名的嚴肅性,各地不宜對文藝作品中虛構的人物進行命名故里等活動。

專家指出,目前大陸各地在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和不良的現象。首先是打著傳承名人文化的旗號爭奪名人故里,表面看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實際上是競相爭搶經濟利益,名人故里之爭呈現對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過度追求,已將文化遺產「商品化」。

其次是興建虛假文物建築,對文化遺產進行不恰當的商業利用和營運,過度的商業炒作和破壞性開發,使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三是盲目舉辦祭拜活動,缺乏嚴肅性,造成傳統文化內涵被嚴重扭曲。

四是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歷史人物和文藝形象,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泥塑《清明上河圖》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農民企業家秦仕平從二○○八年開始,聘請兩名泥塑藝術家和百餘名工人泥塑《清明上河圖》實景,將屋宇林立、市井繁華,販夫走卒引車賣漿,達官顯貴流連市井塑製得活靈活現。

秦仕平從事建築業多年,自幼喜愛繪畫和泥塑,為了一圓建設一個獨有景觀的夢想,迄今已投入人民幣一千多萬元建設《清明上河圖》實景。據規畫,整個作品長三百公尺,寬六十公尺,人物、建築等按照實物三分之二的比例塑造,目前已完成整幅畫卷內容的百分之四十以上,預計明年底完工。圖/本報香港傳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