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有兩家肥皂工廠,為了檢查是否把沒裝肥皂的空盒流出去,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甲工廠砸下巨資買了一台X光檢測儀,用高科技的方式檢測,一旦發現了空盒子,機器手臂就會將其夾起,由於儀器相當精密,每隔一段時間都還要再花一筆錢檢測,避免產生誤判。
乙工廠可沒有那麼雄厚的資本,他們買不起X光機和機器手臂,只買了一台電風扇,然後把電扇放在流水線的另一邊,對著線上的肥皂盒猛吹,那些沒裝肥皂的盒子比較輕,自然被吹下流水線,掉到不良品的箱子裡去,電風扇很容易維護,又不耗電。
這兩家工廠同樣解決了空盒子問題,但是所付出的成本相差頗大,就成本的考量,乙工廠的選擇看起來比較符合商業利益。經商的人,不得不考慮成本,買多少設備,付多少薪水,才能收回先前的投資,萬一花掉的錢超過賺進的,就會有一種失敗的感覺。
寫作雖然無法計算成本,可是一字一句大有講究,用錯了地方,或者用得不夠巧妙,輕重不得體,不但達不到表達的效果,甚至還可能產生誤會。
前兩天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個麵包店老闆談到用詞的重要,他說客人如果到他店裡詢問怎樣得到貴賓卡資格,「要說買生日蛋糕『就』送貴賓卡,而不能說『才』送貴賓卡。」
而且他在與客人交談時盡量不用「動詞」,比如雨天客人穿雨衣進來,絕不使用「脫」或「拿」等命令性字眼,而是改說:「雨衣要麻煩你一下」,才不會讓顧客有絲毫不舒服的感覺。
即使在這麼不起眼的小地方,選用字詞都大有關係,更何況是寫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