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統計,我國近七成人口集中在都會區;人口過度集中伴隨的負面效應包括生活成本提高、資源無法有效分配、居住環境更惡劣。
主計處昨公布「都市化程度」報告,去年我國總人口為二千二百七十七萬人,其中有一千五百八十萬人聚居在都會區,即全國有百分之六十九點四的人口,聚居在面積僅百分之十六點九的都會區。
若以地區區分,台北基隆都會區有六百六十五萬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二,為全國第一大都會區,其次是高雄二百七十六萬人。但若加計中壢桃園、台中彰化兩個都會區,全國有五成以上人口集中在中北部,達一千三百多萬人。
主計處指出,與一九九○年相較,全台居住在都會區人口增二百一十六萬人,其中台北基隆增五十四萬人,中壢桃園增五十二萬人,台中彰化增五十三萬人,這三都會區均增加逾五十萬人。
若以各都會區人口比率觀察近十五年的變化,則以中壢桃園增一點六個百分點、台中彰化增一點五個百分點較多。
主計處表示,台灣鄉村人口移向都市的主因為就業機會較多。但都市化程度愈深,帶來的社會及環境問題就愈多,例如就業競爭激烈、貧富差距擴大、犯罪率上升、土地使用不當、交通堵塞加劇、環境污染嚴重等。
主計處指出,據一九七○年代聯合國研究發現,都市人口比率與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GNP)有相當大關連,正相關係數達零點八一,而台灣近二十年相關係數為零點九三,顯示我國都市化程度與經濟成長的關聯高於一般水準,因此如何平衡鄉村與都市的經濟,將是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