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更年期婦女接受荷爾蒙療法的爭議從未停歇,但在亞洲,多數婦女會選擇服用大豆異黃酮,以改善更年期症狀。大豆異黃酮是類似女性荷爾蒙的植物性成分,很多人認為植物性較不傷身,因此大膽服用。但醫師指出,單用大豆異黃酮而未補充黃體素,會引發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與內膜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部優保科主任醫師林錦鴻指出,二○○一年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論文指出,荷爾蒙治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但五年後的研究又發現,若只使用雌激素,而不加黃體素,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且乳癌發生率與未服用荷爾蒙病患無差別,但若未使用黃體素,則會增加子宮內膜癌機會。因此,對於子宮仍保留婦女,並不建議使用雌激素,而不使用黃體素。
他說,大豆異黃酮有類似雌激素作用,由於是植物性,而提高不少人服用意願。吃大豆異黃酮幾乎是台灣更年期女性的全民運動,但單吃大豆異黃酮,根據香港、台灣案例報告,會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或引發內膜癌。
一名台灣五十四歲婦女,因更年期的熱潮紅、躁熱症狀,而自行購買大豆異黃酮服用長達約二年半,三個月前她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就醫發現子宮內膜病變,醫師認為,病變原因與長期服用大豆異黃酮相關。
林錦鴻表示,未來的荷爾蒙治療,會傾向以低劑量雌激素、低劑量新型黃體素,取代使用二十年的黃體素(MPA),研究證實不會增加副作用風險。
他也說,目前大豆異黃酮可輕易購得,建議民眾勿自行購買,應先詢問醫師意見,若服用也須追蹤子宮內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