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天氣熱吃冰很暢快。但滿足口腹之慾,卻可能傷害腸胃消化系統。中醫師指出,過食冰冷會抑制脾胃陽氣,導致消化能力下降,引發腹瀉;門診發現,一到夏日,腹瀉病患會增加三至四成,以年輕病患居多。
最近氣溫履創新高,多數人多會吃冰品,但據中醫說法,暑熱令人傷津耗氣,導致腸胃免疫能力下降,高溫又易使細菌滋生,若恣意飲冷吃冰不節制,常會導致胃痛與腹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顏志誠指出,這類病患泄瀉清稀,甚則如水,腹痛腸鳴,胃脹食少,或兼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痠痛等感冒症狀。建議應解散表寒,芳香化濁,例如可用藿香正氣散、理中湯。
另外,夏季常見腹瀉種類之一為飲食不潔,病患大便較臭,發熱口渴尿黃,建議喝葛根芩連湯,可清熱利濕。
暴飲暴食引起的腹瀉,症狀為腹痛腸鳴,大便極臭,瀉後疼痛可減,但會腹脹。治療宜消食導滯,例如可用保和丸。
若是脾虛腹瀉者,大便稀軟、水樣,可吃蓮子山藥粥:將蓮子肉(去心)四十克、淮山藥四十克、糯米一百二十克放鍋內煮粥,熟後加糖調味。
對於虛寒水瀉、食慾不振孩童,可將黨參十克、茯苓十二克、生薑三片加水煎,取汁後加米三十克煮成參苓粥;其功效為補脾胃、化水濕。
顏志誠提醒,水梨與瓜類,能清熱消暑、防止脫水,但性味偏涼,若脾胃功能差,多食易腹瀉。建議退冰再吃,且盡量勿在晚間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