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養人的一席話 她迎向新人生

李祖翔 |2010.06.26
961觀看次
字級

前 言

現代人壓力大,不論對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或中年待業、準備二度就業的人來說,在沒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做公益、捐款能力都下降了,然而在「零錢捐」的募款方式異軍突起後,不得不讓非營利團體往「小額捐助」去思量,除了零錢捐,其實存在已久的一對一「認養」捐助,也成為募款的發展主力。
本周公益版藉由認養人的動機和公益團體的認養形式,彰顯認養的影響力,並以一名曾被認養,後來也去認養他人的真實故事,探討認養風潮。



至親過世

未見最後一面

「姆姆(媽媽)…」從古雅君有記憶以來,都用太魯閣語這麼叫曾祖母,但兩年前,九十多歲的姆姆過世時,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古雅君每念及此,就藏不住傷痛,淚水如雨傾瀉,「沒來得及見姆姆最後一面…」,深感遺憾的她,總是說,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希望能親自送姆姆,而她透過資助貧困兒童,讓悲傷得到釋放。

「認養」與古雅君有著很深的淵源。雅君記得家裡的門僅只是一塊朽壞的木頭,一踢就裂,而姆姆照顧的孩子很多,還要做農務,她從小就跟著姆姆下田、種菜,一雙布鞋從大鞋穿到合腳、再勉強塞進,就是捨不得丟,因為只有一雙啊。直到小四,接受世展會認養,不但有文具、書本、助學金,連鞋子都有了。

離異的年輕父母不願照顧稚兒,祖父母也不願扶養,所以,當時七十多歲的曾祖母堅持「撿回」三個月大的幼嬰扶養;雅君從姆姆口中得知自己被棄養的歷程,坦然地說:「姆姆給我最大的榜樣,就是捨己、無私的愛,及對上帝的信心,這幫助我在遭遇困難之際,總能受到她影響,靠信仰度過。」

國小升國中那年,古雅君必須休學一年去工作,供弟弟讀書,復學後因為無法適應同齡朋友都成了學長姊,自卑和自憐的負面情緒讓她不斷地想:「我是父母不愛的孩子,我是被拋棄的孩子。」在人生最脆弱、要自我放棄時,遇上與資助人的會面活動,國中的她像看到真正的家人一般,淚流滿面的緊緊抱住資助人。

自組家庭

感念愛與關懷

資助人說:「現在的處境不代表永遠都是這樣,不要放棄自己,將來的妳一定會更好。」這席話改變了她,她說:「雖然姆姆扶養我,我卻仍悵然若失,要不是資助人的愛與關懷,填補了失愛的童年,我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之後她考上全額免費的護專,回鄉全心全意地照顧姆姆,還背著姆姆遊山、泡溫泉。

由於資助人的鼓勵,古雅君現在有份工作,還組了家庭,六年前她加入資助行列、認養孩子,她說:「如果有機會和當初的資助人見面,我依舊會哭著緊緊抱住;然後說,謝謝你,因為你,我沒有放棄自己,現在我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過得很好、很開心。」

雖然姆姆過世很悲痛,但古雅君卻透過認養捐助,有了新的精神寄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