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下課時間,小龍和同班同學把握時間,一窩蜂跑到球場上,正當大家分好隊要打球時,來了幾位別班的同學也想加入;但小龍卻認為隊都分好了,不能重來,就拒絕了對方。然而對方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們擋在籃框下,絲毫不願讓步,小龍一氣之下,就把球往對方一位同學身上丟了過去。處於氣頭上的兩人一發不可收拾,眼看就要上演全武行了,幸好一邊的同學趕忙上前拉開兩人,才免去了一場惡鬥。
沒多久,上課鐘響起,小龍一進教室,就被老師叫去詢問剛剛發生的事情。還在氣頭上的小龍,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就把氣發洩在老師身上,老師礙於上課時間已到,為免造成科任老師的麻煩,只好讓小龍先到專用教室去上課。
但是,小龍覺得自己還在爆發邊緣,他不想影響其他同學,就獨自躲進了樓梯間,希望讓自己靜一靜;在樓梯間裡,他不知道老師請同學去找過他,也不知道同學有看到他,並且還默默的走開了。
對小龍來說,時間就好像過了幾個世紀那麼長;小龍的情緒,在寂靜的空間裡逐漸地平息下來,隨著穩定的呼吸,他的意識開始清醒,也清楚想到剛剛自己一時衝動所引發的事件。
他釐清了思緒,繼續待在樓梯間裡,針對剛剛的行為,寫了一封道歉信給老師。這位老師對小龍非常寬容,看到小龍的信,也了解到小龍是為了不想把情緒帶到課堂上才蹺課;
然而,小龍衝動的行為仍讓老師非常憂心,因此便打電話徵求媽媽的同意,希望由輔導室介入,幫助小龍未來可以更有智慧面對自己的情緒。
當天晚上,小龍的媽媽告訴小龍,希望他能接受輔導室的諮詢。一開始小龍很反對,因為他不覺得自己有錯,但媽媽告訴他,輔導室裡的老師通常都很有耐心,願意聆聽孩子說話,個性也非常溫和,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站在同學的立場,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小龍聽完才點頭,同意與輔導老師進行晤談……。
上述是公司裡一位同仁兒子所發生的真實案例,小龍衝動的和同學起衝突的行為,似乎也是正值叛逆期階段的孩子經常發生的事情。然而,從小龍的反應中,我們看到的,其實不只有他衝動鬧事的那個部分,還有他對自己的了解,以及自我反省後,所做出的具體行動,而這些,其實都很令人讚賞。
另外,媽媽的處理也讓我很佩服,因為媽媽知道老師並不是要幫孩子貼標籤,而是希望幫助孩子可以學會更有效的處理方式。
這些年,有好幾起新聞報導,孩子在學校發生衝突後,爸媽告上學校甚至出手毆打對方。這些父母不願意將孩子所遭遇的事情,當作幫助他們成長的經歷,其實才是令人遺憾的事。
麥克阿瑟將軍曾經說過,他最希望兒子學到的生命功課是:「認識自己,獨立思考,面對挫折,具備同理心。」當孩子在學習做他自己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降低孩子的壓力,而是在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增強抗壓力;在生命的長河中,孩子與父母都要有耐心,只要孩子走在對的路上,相信,再令人頭疼的叛逆小子也一定會慢慢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