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巧遇老師,快八十歲的老人家,已有健忘症狀,雖是舊識,卻每次都問我姓名等個人資料,且「問了就忘,忘了又問」地一再重覆著,而我總故意「立正、敬禮」,並不厭其煩地向老人家報告,心裡卻不免為他「家有尼特族兒子」而感慨。
老師自名校退休,年輕時恃才傲物,極端輕視他那煤妁之言、識字不多的妻子,終致婚姻破裂。或許是從小沒有母親的慰藉,跟著他生活的獨子,竟日落落寡歡,性格孤僻,勉強讀完大學,經由老人家的人脈,介紹到某私人機構工作,不到兩個月便與人齟齬憤而辭職,之後,再也沒外出工作過。
一個年過五十的「尼特族」,已在家裡耗了二十五、六年的光陰,沒有人際互動,沒有經濟收入,沒有人生目標,沒有歡笑希望,就此「麻木」著日復一日的老去。
「有沒有合適的小姐啊?我那兒子很不錯,目前『待業』中,生活沒問題,有我的退休俸……」老師再一次為他的「尼特族」兒子擔憂著婚事,萬般感嘆中,我深思著此「宅男尼特族的成因與後果……」。
為人父母者,在婚姻經營、家庭環境及對子女的教養觀念上,確實有著「因果相續」的循環效應,值得借鏡、省思並審慎以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