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宜蘭縣二龍競渡昨天邁入第兩百一十二個年頭,一樣是沒有起點、沒有裁判,淇武蘭、洲仔尾兩個庄頭庄民組隊划了十七趟,但僅四趟成賽,至於最後誰贏?由觀眾決定!
二龍競渡就是礁溪鄉二龍河上的端午節龍舟賽,但划船賽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住在上游的上庄淇武蘭、下游下庄的洲仔尾兩庄每年聯誼戰,以祭舟、祭河及競渡方式來驅邪,並保佑住在河畔庄民一年都平安。
礁溪鄉公所、二龍社區發展協會昨依古法舉辦傳統競渡,競渡前,庄民扛著長三十六台尺、重一點八公噸的檜木製魚形太極圖的二龍龍舟下水,縣長林聰賢、礁溪鄉長黃太平一起與庄民用粗大的麻竹當扁擔,扛舟下水;庄民非常興奮,因為兩百多年來,首次有縣老爺、鄉長與庄民一起扛舟下水。
二龍競渡是全國十大慶典之一,與頭城搶孤、利澤簡走尪、冬山八寶掛貫,並列宜蘭四大重要民俗活動。
與一般龍舟賽不同的是,二龍競渡的龍舟猶如大型鴨母船,沒有龍頭,船頭畫有一對麒麟,船首與尾槳有太極圖案,洲仔尾的龍槳為紅色,淇武蘭的龍槳為綠色,主要象徵鎮壓、避邪、祈求平安。
二龍競渡沒有裁判、不鳴槍,兩艘龍舟必須在起點互視齊平與同時敲鑼後,比賽才算開始;如果有一方認為對方偷跑,必須退回重新再來。
這項競賽只敲鑼、不打鼓,選手以跪姿划船,輸贏全憑觀眾和隊員自行認定,是一種鬥智、鬥力、鬥技的龍舟賽,最重要的是維繫村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