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珠/文 劉學慧/圖
陳宏,一個非常有活動力的人,他攝影、寫劇評、寫小品散文、寫遊記,還曾經把古典名劇《桃花扇》改編為現代舞台劇……「健碩、爽朗、熱心、多才多藝」是朋友對他共同的評語。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六日,劉學慧被溫柔的眼神「吸引」,而走入陳宏的人生。夫妻倆充滿活力的生活,劉學慧除了是相夫教子的賢妻,也是春風化雨的人師,積極於學生的教育工作。
只是,生命中有太多的「始料未及」,不速之客││陌生的「運動神經元萎縮退化症」,悄悄地介入這對正各展才華的夫妻生活。
陳宏六十五歲那年,身體罹患突如其來的「怪病」,剛開始是左腳麻木,漸漸的肌肉無力;隨著病情惡化,更逐漸出現無法說話、書寫的現象。遍尋名醫之後,終於在一九九九年,診斷出是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並這意味著宣告陳宏的身體、四肢,將隨著時間逐漸呈「凍結」狀態。
夫妻倆的生命一時間陷入懊惱、灰暗。
陳宏曾經沮喪的認為:「我只是生命旅途上的一名敗兵……」
青壯歲月 無限風流談笑間
未發病之前的陳宏,可說是滿腹經綸遊於藝。
他曾任《大華晚報》主編、主筆,《中國郵報》攝影雜誌總編,於世新大學前身傳播學院任教二十餘年,曾經是資深新聞工作者,同時也是攝影名家。歷任各大影賽、影展評審,並輔導各大專院校攝影社團多年;也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陳宏國劇專題展」,開風氣之先。
陳宏在戲劇領域也投入極深,曾任國軍金像獎劇藝大賽評審、國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國劇振興委員,參與劇本修編工作,也曾改編古典名劇《桃花扇》、《李逵鬧梁山》等,《桃花扇》曾在台北市戲劇季推出,轟動一時。
在寫作上,陳宏擅長以通俗文筆闡釋專業話題,涉獵頗廣,才華橫溢。早年也寫兒童文學,散見各報刊,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就曾出版其作品《逃》,並改編為電視劇,在公共電視台播出。幼兒讀物《太平年》則由信誼基金會重新出版。
除了報社的兼職,他還長期在各大學兼課教導學生新聞攝影,也常為大學的攝影社團做專題演講。後來他更進一步被英文《中國郵報》聘請擔任該報出版的《攝影雜誌》的主編,仍舊是兼職。
過去四十年間,陳宏寫的文章非常多,包羅的範圍極廣,從藝術攝影、新聞攝影,到散文、深度報導、時事評論,再到遊記、戲劇評論、改編劇本等,是個博學多聞的資深新聞工作者。
如此積極的態度,讓他獲得不少的肯定,如中國文藝協會論評類文藝獎、中國新聞學會表現優異獎、全國教育聯合服務傑出獎、二○○
五年全球熱愛生命獎、二○○七年金氏世界紀錄,二○○八年內政部金鷹獎得主。
二○○一年三月出版的《陳宏文存》套書八冊,為任職大華晚報、中國郵報、任教世新傳播學院期間,陸續發表於各報刊雜誌之文章,經分類整理集結而成,包括:《群賢雅集》、《生命是一首澎湃的歌》、《話說攝影》、《有情世界話題多》、《說戲》、《瓜棚豆架下》、《陳宏看戲》及《陳宏寫戲》
;《攝影一席話》、《攝影漫談》四冊、《國劇故事》第二冊及第四冊等。
《生命是一首澎湃的歌》寫的是音樂,但不算是音樂論著,是一個資深記者面對當今樂壇所見所聞的記述。計有三個部分:一、抒感,二、紀事,三、懷人,是一本人人都看得懂的書;能共享音樂所帶給大家的喜悅與滋潤。
《群賢雅集》包括十二個部分,是一本採訪實錄,以不同的筆法烘托出一個各有奇能的群賢雅集場面,細讀此書會回味無窮。
《話說攝影》以閒話家常的方式,闡述攝影專業話題,講技術的事少,講觀念的事多,因為一張有深度照片的產生,全憑感覺,所以這是一本不論喜歡或不喜歡攝影的人,都會讀得津津有味。
《說戲》是由一個戲劇圈外人寫的一本書,陳宏自謙是以看熱鬧的心情來論門道;不過縱覽全書卻有許多見人之未見、言人之未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橫看側看具有其趣。
《瓜棚豆架下》瓜棚豆架好一個令人嚮往的情景。本書包括四個部分:一、一念間、為勵志小品。二、遊子吟、為旅途感懷。三、憶兒時、是作者幼時承受庭訓的憶往。四、拾零札記,可從小情節得到大啟示。內容溫馨動人。
《有情世界話題多》選擇《大華晚報》「一周話題」,是陳宏自採自寫自編的一個版面,依當時新聞發展中的熱門話題深入報導,所以涉獵面很廣,這本書選輯了有關生活的話題,把日常接觸的事物作益智化、趣味化的探討。
《陳宏看戲》這是陳宏應文建會之邀,寫國劇故事後的延伸,本書選輯了十個劇目,做導覽式的介紹,無論喜歡或是不喜歡看戲的朋友,讀此書都將自我提升。
《陳宏寫戲》將古典文學創作搬上現代舞台,是使古文學活化並拓展劇目的方式之一,陳宏做了這樣的嘗試,重作架構,賦予新義,頗有創意。
眨眼之間 譜寫生命的樂章
當陳宏只剩下一個眼皮可以眨動示意,為了和他溝通,劉學慧特別製作了一個注音符號板,每當陳宏有什麼話要「說」,劉學慧就把板子搬出來,先指著符號板的上半部,ㄅㄆㄇ……一路指下去,指到陳宏要的注音符號,他就眨一下眼皮,然後劉學慧再繼續指符號板的下半部,ㄧㄨㄩ……這樣,聲母和韻母配起來,就可以一個字、一個字拼出陳宏想說的話。後來,陳宏的學生之朱立熙又把這塊說話板改良成透明的,這樣一來,節省了不少時間。
由於心性樂觀、幽默,因此雖「身如頑石」卻「心如飛鳥」,陳宏克服身體障礙,挑戰生命極限,目前全身癱瘓,口不能言,食不能嚥,僅剩兩眼能動,在妻子協助下,透過注音板,數年如一日,創作不懈,以文字般若,鼓勵病友及許許多多識與不識的人們。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佛法的種子在陳宏發病後開始發酵,成為他夫妻倆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劉學慧皈依了佛法,不久陳宏也在病房內進行了皈依儀式;藉著宗教的力量,他倆走過慘澹的日子。
佛法讓陳宏的心靈「解凍」,夫妻成了同參道友。當陳宏決定用寬闊的心,包容生命的苦難,為突如其來的逆境解凍,劉學慧也產生一股信心,她閱讀陳宏眼睛所示意,一手拿著注音板,一手拿筆飛快地在注音板上點著,再一一寫下陳宏透過眼球轉動所示意的字母;一個字平均要眨十下,一篇約千字的短文,要「寫」上一個星期。
從二○○三年開始,陳宏每周一在《人間福報》撰寫「瞬凍生命的樂章」專欄,之後又結集專欄作品,相繼推出了《眨眼之間》、《生命之愛》、《頑石與飛鳥》、《我見過一棵大樹》四本書,總計寫了十九萬一百八十五字。二○○七年,漸凍人協會向金氏世界紀錄協會申請認證,今年經審核通過,創下「眨眼書寫出版最多字數」的金氏紀錄。
生病初期,陳宏感覺腿肌無力,逐漸身體機能衰退,最後他全身癱瘓,食不能嚥、口不能言,僅靠呼吸器及灌食用的管子,維持生命,而與人溝通的唯一管道,只剩下眼睛。走過陰霾,他秉持著一股對生命的信心,用僅剩的眼睛,寫下他隨時的領悟。他認為,即使在病中,也要保持活潑的生命力。為突如其來的逆境解凍。二○○二年十二月由圓神出版社出版《眨眼之間—
—漸凍人陳宏的熱情人生》一書,這是松山醫院住院期間以眨眼完成之第一本創作,其中文章分別發表於《聯合報》、《中國時報》副刊、《吾愛吾家》等報刊雜誌。被譽為台灣版的《潛水鐘與蝴蝶》,充分流露陳宏擁抱生命的熱情。《眨眼之間》就是他觸動人心的人生體驗的記錄。
二○○五年六月,福報文化出版《頑石與飛鳥》。這是陳宏臥病後出的第三本書,堪稱嘔心瀝血之作,他「疲憊時也寫,尿血不止時也寫,從手術房推出後也寫,高燒未退時也寫……。」陳宏說:「只因為識與不識的讀者朋友們,都在期盼著看到周一見報的文稿,這是故舊話今情,相互交心的一刻」。
陳宏的生命被凍結在一張床上,卻保持著對人的關心,身體可以被凍,但愛永不結凍;他用溫暖的文字,替別人的生命解凍、除霜。
「生病是一場磨難,但如果不生病,或許我永遠不可能有機會出書……」在全身上下只剩眼睛能眨,陳宏仍然保持謙遜、自省、冷靜,以眨眼、轉動眼球方式完成了八本書。本本俱是勵志文學,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為生命找到出路,活出自己的價值。
我在.燈在
陳宏以「定格」病榻之軀,履踐修行之路,於二○○五年榮獲「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二○○六年榮獲「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二○○七年更因克服障礙以無比的毅力,用眨眼方式完成十九萬一百八十五字的著作,榮獲「金氏世界紀錄獎」,並由馬總統親臨頒獎。
現在,又將推出第七本書《我在
‧燈在》,每一本書,都透露出修行者的消息;每一個字,都綻放出修行者的智慧與慈悲。那些歷經病難後的、更為真實的生命體驗,是點燃自他心中的燈。他的書透過社會愛心人士,曾分送至各個學校及監所等處,感動無數學子與受刑人奮發向上。
陳宏先生眨眼著書,祈願字字如燃燈,利益世人;近年來他的眼睛漸漸無法自由轉動,《我在‧燈在》極可能是其「封筆」之作。但是他這種奮鬥不懈、點亮自己、照亮別人的生命觀,正是國內積極推動品德教育的今日之核心,因此已有許多人計畫贈送這本書到軍中、高中或大專校園、監獄;希望更多人一起響應這個活動,把這份精神播送到每個人心中。
《我在‧燈在》請參與贈書活動
250元/本,200元/本(50~100本)
175元/本(100本以上)
戶 名:福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銀行帳號:永豐銀行松山分行
111-001-001-56933
劃撥帳號:19681916
電話:02-8787-7828轉24 周小姐
傳真:02-8787-7308
E-mail:chou888@fg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