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往生後,經過二十四小時的助念,身子還是柔軟的,甚至我們在幫他戴手珠時,手指和手腕也似有餘溫;本來帶有黃疸的臉色,也回復如常人。在靈堂前拍的照片,更顯現出點點法輪!種種的瑞相,讓我們相信,爸爸您一定是隨著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了。
病中精進 轉痛苦為資糧
從懂事開始,父母給我們的庭訓,最深刻的一環,便是對信仰的虔誠。到後來,一家皈依正信佛教,又由三妹美秀、妹婿維正接引,親近佛光山,父親更是作為表率,最聽大師的話,身體力行人間佛教。
父親晚年退休後,不僅安享兒孫承歡的幸福,同時每天收看人間衛視、跟隨著早晚課誦,是精進不輟的模範佛弟子;又從居住的一樓,上去佛堂所在的九樓拜佛。
即使後來生病住院,他仍然保持看電視做早晚課的習慣。打點滴時,若是有法師來看望,也是堅持作出合掌的手勢。住院五個月,病情實在沒有好轉時,感恩佛菩薩的慈悲,使父親能把痛苦轉化為精進的資糧,坦然接受身體的老化。直到病危之前,雖然遭受打針、破皮、褥瘡、腫痛等種種病痛,都沒叫過苦,只有在過年前稍為有訴說過腳痛。
同時因為與佛光山有因緣,在病中星雲大師曾去看望,往生後又以電話慰問。加上助念後呈現的種種瑞相,令身為子孫的我們,相信父親一定是憑著福德因緣,往生到極樂淨土了。也因此我們將哀切完全轉化為歡喜,更加堅定信仰。
關懷子孫 凝聚家族親情
父親一向嚴肅,像大哥已六十多歲,每當從台北回去三峽家中,如果沒有及時打電話給父親報平安,他會主動致電,看他到家了沒有。美秀夫婦住在同一幢的八樓,父親也會堅持看八樓的燈是否亮了││我們永遠是爸爸眼中的小孩。
這次父親住院,卻是我們記憶中最多話的日子,完全不像過去那不苟言笑的父親。他從嚴謹變得隨和,不僅殷殷咐囑我們「做人不要太計較」,一次小妹美惠幫他修剪指甲,他還抬起手來打量一會,開玩笑說:「馬馬虎虎啦……」四妹麗華要回溫哥華時,父親又特別問:「彥齊乖不乖?」又吩咐要和他好好說話,不要罵。
一般老人久病,病床前都會比較冷清,父親生病期間,病房卻都是幾乎沒位子坐。大家下班後都去阿公的病房。
每次大家陸續聚到病房,父親就拿出一千元鈔票,叫大家去買便當吃,孫子們甚至和阿公在病房中玩起投球。可以說,手足親情在父親病中凝聚得更加緊密。
善巧接引 走出生死不捨
本來,我們一家人都忌諱「死亡」的話題。父親住院之初,我們更強調說菩薩一定會幫他度過這一關,所以無論如何痛苦,父親都一直堅持合掌稱念觀音聖號,後來病情拖了下來,反而令他有點放棄的心理。
幸好永文法師趁著大家都上班,開始教父親念佛。在父親感到頭痛時,她善巧地解說:「您不是頭痛嗎?您看看觀世音菩薩的頭上,是不是戴著一尊佛像?那是阿彌陀佛,是觀世音菩薩的老師!阿彌陀佛一定可以幫您!」父親一聽,馬上又信心大增。
她用台語為父親講了半個月的《阿彌陀經》,直到他臨終前一天,仍然前往醫院,像描述地圖一樣,提醒父親如何「認路」。強調說:極樂淨土的生活,就和父親平日一樣,每天早上先供佛、再吃早餐,所以去到那裡不會感到陌生,更不用害怕。
當時,父親勉力抬起頭來,點了點頭,表示感謝,並用自己的意志力發願去淨土。因此到他老人家往生的那一刻,我們只覺得他只是把鼻胃管拿掉而已,幾乎不覺得是已經走了。目睹這樣殊勝的因緣,也令我們對佛法更有信心。
四恩總報 感動世界最美
父親的心願是希望在家中往生。十七日凌晨三點多,醫院緊急通知我們,就馬上聯繫救護車,約在五時啟程回家,大哥俯身到父親耳旁,輕聲說:「爸爸,回到家了……」父親睜眼看了一下,又把眼閉上。那時,醫護人員一一拿掉鼻胃管、尿管,大家則一邊誦念佛號,一邊替他蓋上被子,二哥慶雄又輕輕在他耳邊說:「爸爸,您現在已沒什麼病痛了,好好歇一下吧……」醫護人員再摸脈搏,告知我們:他已安詳地走了││那是五時二十八分,進家門後還不到兩分鐘。
因為美秀夫婦處處廣結善緣,在聽說父親往生的消息後,佛光山各分別院紛紛主動來結緣,甚至因為知道我們家屬都吃素,大家都帶來素食。雖說因賴居士平日對佛光山、對全球別分院的護持、結緣,才有今天如此的因緣,但身為家屬,我們尤其感謝永文法師、永富法師,她們一位照顧生前、一位照顧身後,令我們作子孫的完全不用擔心。
感動的世界,就是最美麗的世界———在父親從住院到往生佛事的過程中,我們完全體會到何謂善緣相續、四恩總報。星雲大師提倡的「四和」: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正是父親一生學佛行佛的結語,也將成為我們一家追思、效法父親行誼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