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習俗】 「白族」對「六」十分敏感

吳志蒙 |2010.06.01
2828觀看次
字級

 自古以來,白族人民對「六」十分敏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說白族是六詔(唐初居住在雲南大理洱海一帶烏蠻六個部落的總稱)的後裔,六詔年年要給大唐帝國上貢,每詔一份,共六份,大唐也回贈禮品六份,各詔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間往往禮品必帶「六」字。

一說取漢語「有福有祿」(既有福氣,又有錢財)一詞之義,白族自古使用漢字,「六」與「祿」諧音,故視「六」為吉祥之兆。

一說漢語方言「六」與白族語言中「足夠」一詞讀音相似,因此不管你送的東西多少,只要有「六」這個數,就「足夠」了。

白族青年男女訂婚的彩禮都得帶「六」字。如:

送錢必須是六十元、一百六十元或兩百六十元等;送四色禮,一般是名茶一‧六斤或三‧六斤,紅糖六斤或六盒,酒六瓶或六斤,鹽六斤或十六斤。

媳婦生小孩娘家送禮,雞蛋少則六十個,多則一百六十六個。

送小孩子的東西也要帶「六」:小帽、小衣、小褲、小襪、小老虎鞋、小裹被等。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送禮,也必須帶「六」字,否則,再重的禮物也會使主人感到晦氣。

白族有句俗語:「六六三十六,起居蓋新屋。」說的是一個男子成年自立之後,不論父祖輩有多少房產,都要自建新房。到了三十六歲仍不能造屋的,也要事先把石料下好,以示造屋的雄心,不然就會被鄉鄰恥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