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慧留給自己 將大學留在人間

心頡、鄧淑明 |2010.05.30
244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是由星雲大師創立於一九九六年,由慈惠法師負責執行策畫,目的在完成佛光山建大學之使命--西來、南華、佛光三所大學。慈惠法師說:「百萬人興學」是大師的智慧,是最符合佛法的修行方法。
大師發起每人每月捐一百元,三年為期,是為佛光大學「大學委員」。勸募十位「大學委員」為「慈悲委員」;勸募千人者為「圓滿委員」。以不自惱、不惱他的原則,集小錢之善緣;與大眾廣植福田之機會,完成百年建校大業,這就是最有智慧的佛法。
此外,「行腳托缽」、「植樹興學」、「資源回收」與各式義賣等,皆為「百萬人興學」活動之一。佛光山以「百萬人興學」為緣,集合百萬眾人之力量,共同完成三所大學百年建校偉業。
五月廿三日福慧家園主題修持,主講「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由佛光大學董事會秘書妙日法師、人間福報妙願法師帶領大眾共同參學「百萬人興學」的行佛歷史。
特別邀請護持「百萬人興學」有十五年歷史的四位興學委員代表:中區海線行腳托缽的領導陳嘉隆、勸募百萬人興學第一名的「圓滿委員」高江鳳嬌、佛光大學植栽顧問趙鈞震、佛光大學資源回收團長宋秀喜等四位興學委員,為大眾講說「百萬人興學」的行佛體驗。
陳嘉隆 行腳度眾為修行
  從一九九四年起即護持行腳托缽的陳嘉隆,以「為修一切善法而忙,為修福修慧而忙,為接引眾生而忙」為理念,承擔佛光大學行腳托缽活動。
  他把行腳當作接引度眾的最好因緣,以阿彌陀佛節拍設計的鐃鈸聲,配上佛祖巡境的加持,使得大人小孩、病者安者皆來種福田,且家家戶戶手持香花,聲聲阿彌陀佛,即使布施一塊錢,都讓他內心充滿法喜,因為他知道佛祖的到來,已為大家植下菩提種子。即便有種種屈辱,也都能放下,因為這就是利生、度眾,就是修行。
高江鳳嬌 圓滿委員結善緣
  目前已勸募二千六百多位大學委員、八十歲高齡的「圓滿委員」高江鳳嬌,是「全球勸募佛光大學委員第一名」的阿嬤。她以勸募大學為終身志業,以佛光大學為驕傲,過去自嘆人緣不好的她,聽到大師說:「欲成佛道,先結人緣」,而發願勸募佛光大學與人結善緣。不論是公車司機、路邊麵線糊攤販老闆、美髮院小姐,都是她的「大學委員」。
不但成為超人氣的「大學阿嬤」,她更感受到佛祖的加持與靈感:她信仰基督教的先生,從極端頑強反對,漸漸改信佛教;兒女也都變得孝順、事業順利,孫女更考上一流大學學府。因此她不斷呼籲:「欲成佛道,先結人緣」,「這就是大師給我們最好的修行功課。」
趙鈞震 校園植樹證佛法
  種下一株高約三十公分的台灣肖楠,同時也種下趙鈞震為佛光大學植樹的種子。一九九六年他參加宜蘭縣政府在佛光大學舉辦植樹節活動,二年後見樹苗成長緩慢,發願要以植栽護持建校。趙均震說:「大師的理念就是要建立一所森林大學,讓學生能於山林水邊談古論今」。在慈惠法師的信任下,他與佛光大學園藝負責人王建洲合作,為學校訂下植樹計畫,將原本不適合種植樹木花果的山林,改成現在林木成蔭、百花齊放的全台最美校園。
他終於悟到大師說「有佛法就有辦法」的道理,原來佛法是要「做」的,不是用來「讀」的。學校植栽負責人也因為他的說明,了解到不可辜負「百萬人興學」的善款。「寓教於樹,感化校園」是趙均震植樹最大的收穫。
宋秀喜 回收場中作道場
  回收中有修行,回收場中作道場!一九九六年聽到大師要創辦佛光大學,宋秀喜便發心全家護持佛光大學。一次勸募過程,朋友一句「佛光山富麗堂皇那麼有錢,為何還要向人勸募?」宋秀喜發現「要人施捨很難,求人不如求己!」便決心以資源回收來籌建大學經費。二○○○年台北籌款處妙願法師正式成立資源回收團隊,由她擔任團長,指揮調度人員每天行程: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八點,風雨無阻,隨CALL隨到,如同7-11的服務態度,使資源回收團隊業績蒸蒸日上。
  全家人都是教授老師的她,如何能放下身段?宋秀喜說:「因為不忘初心,所以能堅持到底」。尤其回收過程中學習到大師所說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把別人不要的撿起來,把別人不要的再利用,別人嫌髒嫌臭的,就是我們要去做的。這就是修行,就是消業!這都是大師給我們的力量。因此她深切體證佛法「六度波羅蜜」的道理,「這些在書中想不通的佛法,都在回收中讀懂了!」
最後,由宋秀喜帶著佛光大學資源回收團隊以人間音緣〈念佛歌〉及自編的〈佛光大學回收歌〉歌舞演出,供養所有佛光人,感謝大眾對佛光大學的肯定與支持。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