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研究龐貝氏症藥物有成,他的故事將被搬上大銀幕。
由好萊塢電影明星哈里遜福特在電影《愛的代價》中飾演的史東希爾博士,描述的正是十九年前在美國專攻罕見疾病藥物研發的陳垣崇。
罕病基金會昨天舉辦「愛的代價有多大?」記者會及《愛的代價》首映會,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公開讚揚陳垣崇多年來對於罕見疾病研究的貢獻。原來,陳垣崇二十五歲從台大畢業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遺傳學」,繼續鑽研基因領域。一九九一年,擔任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教授,著手研究龐貝氏症藥物。
經過十五年來的努力,陳垣崇在二○○六年終於研發出新藥,大幅減輕龐貝氏症病童的身體障礙。
二○○六年四月八日,陳垣崇研究團隊研發的龐貝氏症解藥「Myoz
-yme」,獲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EMEA(歐盟醫藥品管理局)核准上市。
陳垣崇說,龐貝氏症的嬰兒肌肉無力、全身軟綿綿、連抬頭都有困難。頭腦清楚的他們,只能張著大眼,眼神充滿無助,令人感到萬分悲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