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一向會先自我規畫,努力吸引人才加入,深切了解格局要做到多大。台北愛樂很主動,自己行銷節目,辦些國際性活動,常和國際間做水平交流。市場競爭非常厲害,團隊的經營、節目的研發、產品的行銷包裝,都很辛苦,就像做衣服要成為名牌,那麼多學服裝設計的人,要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重點是先訂好自己的定位、團隊的組成、經營方向、行銷等等,最後需要有產值出來。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大提琴琴藝很厲害,可是從小開始拉大提琴,所有大提琴作品都拉完了,現在他還能做什麼,周圍的人就開始設計,研發他的作品,像搭配歐康諾的阿帕拉契華爾滋、中國電影配樂家趙季平「草原之春」,現在又和中亞的音樂家合作,做「絲路之旅」,他的轉變和跨界是很好的典範。
「台北愛樂劇工廠」成立後,曾向韋伯租音樂譜「約瑟夫的神奇彩衣」,做完刺激很大,因為他們租樂譜的條件是門票收益的百分之十五,演六場收了四十五萬,下次再演他們還要抽費用。既然要花四十五萬,為何不自已請人寫劇本?說不定一半價錢就可完成劇本,同時版權還是自己的,愛樂於是委託人開始寫音樂劇,現在已成為文創的一環。
兩岸和國際交流,都是台北愛樂主要發展方向,雖然歐、美受到金融風暴影響非常大,但歐美演出持續進行,明年二,三月去芝加哥、紐約,八月去波蘭參加管風琴節,波蘭西北靠波羅的海海邊,夏天很多德國人去度假,很多古教堂內都有管風琴,晚上管風琴演奏家演奏四十五分鐘,之後歌唱一小時節目。
愛樂認為,出去做節目要有計畫,像是大陸市場值得開發,可把大陸畫成幾個重點,像是北邊以北京為中心,中間以上海為中心,南部是廣州,西是武漢,重慶,成都為中心,在周邊衛星城市做巡演。目前八月去北京大劇院演出,北京周遭城市正在聯絡
;上海和蘇州已經演出過,評語很不錯,廣州這區塊也已演出過,西邊還需努力。另外星馬地區也是海外市場拓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