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香日出完坡,坐在圓門的椿凳上,迎著拂面清風,聆聽枝頭鳥囀,真是賞心樂事!望著學院看不出年齡的建築,內心不禁問道:除了日日勤灑掃,周周大掃除,四十餘載歲月,學院建築如何常保如新呢?剛入學時,對學院有諸多好奇,隨著學習逐步開展,有機會負責「巡寮」的工作後,問題的答案漸漸清晰起來。
巡寮在夜間進行,下了晚殿,抽完海青、縵衣,學長隨即輕聲招呼:「來!跟我到辦公室拿手電筒、鑰匙。」工具齊備,巡寮的同學開始兵分兩路,輕聲不擾眾地到不同區域巡視。
首先是各班教室,確認窗戶和燈都關了,移除教室插座上的電器插頭,然後鎖門;接著,再到其他區域檢視鐵門、瓦斯、水龍頭、電源開關……,管線、設備若老舊或毀損要記錄,還要記得在轉角處為晚歸的人留一盞燈。直到確認所有和安全相關的設施都OK後,才能放心回辦公室交還鑰匙及手電筒,在萬籟俱寂中,放輕動作回寮就寢。
在學院的生活裡,每件事都是修行功課,巡寮亦然。嘉美同學說:學院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之家,巡寮讓我對學院多了一份責任感;姿伶同學則認為巡寮可以節約水、電、瓦斯等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有徹同學表示,維護學院的安全,責無旁貸;有律同學以為巡寮最主要是讓大眾可以安心養息,是積極守護大家身心和道業的工作,因為身安則道隆。
學院環境在細心呵護下維持得很好;若人身是一幢房子,又該如何守護門戶 酖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每天在活動,修行若能從此入手,既具體又便利呀!《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將眼、耳、鼻、舌、身、意收攝入方寸之內,如實觀照,時時提起正念,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待功夫純熟,身心清淨,自然可以開顯本性,可見,六根的鍛鍊實為修行不可或缺的環節。
該如何清淨六根呢?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在《人間萬事》中,曾提及「六根修行」的概念酖酖眼睛的修行,要看正當的、善美的、淨化的,例如瞻禮佛像、觀看經文。耳朵要會聽,把不好的話聽成好話是善聽;仔細注意聽是諦聽;不斷章取義聽完話是全聽;不光聽一面之詞是兼聽。鼻子最大的功用是呼吸,氣息一吐一納,可以調心、調身。舌頭可以辨味,更可以念佛、念經、說好話。身體的修行要以勞動供養,打坐、禮拜、繞佛皆宜。心是六根的領導人,存好心,轉換負面的觀念想法,環境命運就會不一樣。
六根的修行,也是契入菩薩道的法門,展閱《大佛頂首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觀世音菩薩以「耳根」起修,證得圓通,聞十方世界眾生稱名,普施救濟,即是最佳明證。
因此巡寮時,打開人身最利的耳根,水龍頭沒關好,滴水聲自然聲聲入耳;眼根夠靈敏,就不致遺漏不尋常的現象;鼻根敏銳,瓦斯漏氣或其他的異味,便能及時處理;舌根管好,雜話戲論不生;身根放輕,避免擾眾;意根為首,專心一意統領五根,以如實的觀照力「巡寮」,方能全面守護外在環境和內在身心!由此看來,巡寮真是訓練六根的好方法!
巡寮看似平常,其實不平常,往昔寒暑假回家,睡前也會留意門戶,但多是為了安全,卻不曉得要更用心觀照的是六根。
還有數晚的巡寮任務,我非常珍惜,準備細細品嘗「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