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最近充滿一股溫馨感動的氣氛,在社會慢慢的沉澱與發酵;因為有深刻的親情感動天地,有深刻的關懷動人心弦,有深刻的愛溫暖人心。
先是北二高走山事故,本是個令人悲傷的公安事故;以前這種事發生,一定指責的政治口水不斷,成為政治對立的題材。但是媒體轉了鏡頭、媒體改了習性、媒體換了焦點,將重點放在罹難者與家人之間種種羈心絆意的想念;放在尋常人家面對生離死別時極單純又極深刻的愛,讓社會看見民間普通平凡家庭中,深藏著那種一輩子的深情真愛,生死不離,多麼的不平凡。
接著發生了陳樹菊的故事,她先被《富比世》雜誌選為今年亞太地區的慈善英雄;又獲得《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一時之間她的故事借由報導傳頌世界,人人都以這位賣菜阿桑為榮;她展現了只有心靈的無私與愛,才是真正的喜悅,這種發現震撼了一直以存摺數字為喜悅的社會。
媒體開始重視這類的新聞,開始找出更多的陳樹菊,於是這幾天一個一個的陳樹菊,一個個不屈不撓為家人們奮鬥不懈的故事被報導出來,一個個了不起的阿桑活在我們的周遭,她們從市井的最角落被發現,在紅塵的最底層被挖掘,在社會的最邊緣被找到;我們突然發覺原來台灣是如此有情有義的地方,台灣是如此令人動容的地方,台灣有最堅韌的生命力,台灣有最無私的付出、台灣有最單純的想望與認真,台灣有最慈悲的愛與關懷。
問問自己在這幾天讀到這樣的新聞時,內心的感覺如何?有沒有被一份溫暖的怛惻柔情所圍繞,有沒有觸動內心一種最原始、最純粹、最深沉的感動?有沒有覺得雖然梅雨淅瀝,陰雨中卻讓人有陽光般的燦爛心情?
很多人抱怨台灣社會冷漠疏離,主因是媒體誇大聳動的報導父親非人道凌虐子女,或是狠心的母親如何逼迫女兒賣淫;不然就是攜同子女自殺,全家走上絕路。社會人心不斷受到驚嚇,一股戾氣在社會發酵,當戾氣在版面上放射,社會自然就走向冷漠疏離。
記者們自己在報導這種好人好事新聞時,內心都受到感動與鼓舞,這是一種福報,將社會如此多好的故事報導出來,讓人一整天都洋溢喜悅,對社會產生信心,這更是福報。如果大家每天在媒體上,都在讀充滿動容的好新聞,社會人心充滿愛的感動,整個社會就會產生向上提升的力量,一種愛的巨大能量,就可以趕走戾氣、揮別冷漠、不再疏離了。
佛光山推動三好運動,所謂存好「心」,對媒體而言就是一切新聞刊登的價值以公益為判斷標準,新聞從業人員不為利誘,守大道、走大路、開大門,以好「心」為弓,以愛為弦,以關懷為譜,發送好事的音符,如此媒體三好和弦、社會千室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