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賣菜「愛心阿嬤」陳樹菊,獲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到紐約領獎,讓台灣人與有榮焉,但媒體報導,外交部人員在旁不斷提醒阿嬤,要說「代表馬總統,感謝外交部長、縣長」,被朝野立委批評拍馬屁。
立委認為,社會應該表彰隱藏在各個角落、默默行善的小人物,過度消費陳樹菊,對她其實很不尊敬。
我同意立委的看法,但陳樹菊得獎實至名歸,和政治人物何干?外交部官員的提醒,確有藉機拍馬屁之嫌,但朝野立委開記者會批評,是否也有搭順風車之嫌?
陳樹菊義行如果不是富比士及《時代》雜誌報導,有誰會重視?台灣社會一向注重名人,一旦有了知名度,就是鎂光燈追逐的焦點,有了知名度加持,就可成為意見領袖,能名利雙收,所以大家都想「紅」,想搭順風車,有那麼多年輕人把光怪陸離的影片po上網,應該也是基於這種心態。
而且,國內媒體爭相大篇幅報導,的確是「太超過」了。
媒體總是爭相報導名人的言行舉止,甚至穿著、緋聞八卦,擴大了名人效應,但社會需要更多如陳樹菊這樣雪中送炭的人,不應一味錦上添花,台灣有很多像陳樹菊般的小人物,在社會各角落默默行善,卻沒人關注,但他們有驚人的能量,媒體為何不發掘?過度報導陳樹菊,也是錦上添花。
我認為,這些對社會不見得是正面影響,都不恰當。
心言(台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