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基測倒數計時,日前有家長認為,基測的題目過多,考試時間只有七十分鐘,平均兩分鐘就得算完一題,簡直是折磨孩子,建議減少題目或延長考試時間,才能測出程度;心測中心表示,如果數學題目減少,可能測不出核心觀念,導致信度降低。
筆者對此提出個人看法。我服務的學校數學小考,會有兩種不同題型,第一種是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單位換算、分數小數計算等,學生只要念過、算過、不粗心,就可考高分,這種題目是較死板的基本題,主要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測驗學生的「速度、精熟度與正確性」。
另一種考題需動點腦筋思考,連結所學過的,如速率與時間問題、體積的立體概念等,這種題目主要是測驗「理解力」,因為需要思考與想像,所以題目不宜太多。
基測是「基本學力測驗」,既然是測驗基本學力,就不應該有過多的變化題,也就是說,題目難易度應該適於所有國中生,要讓學生能七十分鐘內,完成所有題目,這樣才符合考試宗旨。
而另一種針對中上程度學生設計的奧林匹克或其他數學甄選考試,講求「理解力」與「靈活度」,題目也不宜過多,但必須要確實測出學生的觀念、邏輯、演繹、歸納等能力。
這兩種考試走向完全不同,筆者認為,基測題型應該大部分是測「精熟」,少部分測「活用」,畢竟這是九年國民教育的檢驗,而非以精英為考試對象,不宜太難而打倒一堆孩子,造成孩子害怕數學。
林彥佑(高縣林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