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減資潮 維護小股東權益

任群宇(北縣店/金融業) |2010.05.06
739觀看次
字級

報載三月以來宣布要減資的上市上櫃公司,多達四十四家,金額高達三千億元,都創歷史新高,其中三十八家是為了打消帳上的累積虧損,不少投資人踩到減資地雷。

這不禁讓人擔憂,還有多少上市上櫃公司可能減資,甚至下市,使投資人的股票淪為壁紙?

在宣布減資的公司中,以電子業居多,外資分析師曾說,台灣電子業的財務報表是最難懂、最難分析,會計帳是否有檢討的必要?會計帳資訊不透明的企業,是否有資格在市場買賣股票?

雖然,股票市場是自由經濟,不過,自由市場並不代表可隨便,不受法令約束,有問題的公司就應該揪出來,甚至不該上市上櫃。

真不知道台灣有多少公司,當初為了上市上櫃而灌營收,先放營收的利多,等上市上櫃後再減資的作法,是不是有違法之嫌?

我認為,相關單位應該介入調查,不能以股票市場是自由經濟為藉口放任,畢竟輔導這些公司上市上櫃的,不只是會計公司或銀行業者,還得政府相關單位核准,政府不能為了衝高數量,而鼓勵企業上市上櫃,卻在審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一堆體質不健全或經營還沒站穩腳步的公司,輕率上市上櫃。

在大筆進出的金融遊戲中,利益勝過道德良心,必須仰賴健全的體制防堵操弄,股票交易與企業營運不能輕易聽信企業主,因為的確很可能有人鑽體制漏洞,玩弄會計帳或向市場放消息。

不作為就是默許企業惡搞,政府應善盡監督股市具營運風險或新興公司的責任,把遊戲規則訂得清楚明白,審核也應嚴格把關,不讓體質不健全或營運有疑問的公司,輕易的上市上櫃,否則一旦出問題,不但傷及台股信譽,也會危害投資人。

任群宇(北縣店/金融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