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少子化時代來臨,每個孩子都是寶!伊甸基金會昨天邀發展遲緩的小妤和媽媽,到「為慢飛天使加裝起飛動力」記者會,現身說法強調早療的重要,而去年全台篩檢發現,透過與托兒所合作通報,比舉辦園遊會檢查的結果高兩倍。
內政部兒童局主秘陳坤皇指出,三歲前療效比三歲後高十倍,兒童局與伊甸、托兒所將攜手建立無縫隙篩檢網絡,明日起至六月,全台有十四場免費篩檢活動。
伊甸基金會處長吳淑芬以去年與幼托園合作的篩檢,發現遲緩兒機率比透過園遊會檢查的人數高兩倍,在一般社區篩檢發現遲緩兒的比例約百分之四點六二到百分之二十。
但在弱勢地區篩檢,如基隆的發現率達百分之七十六點六一、屏東百分之四十九,各區幾乎都超過百分之十,所以伊甸促使兒童局將四月定為兒童篩檢月,舉辦十四場篩檢活動,並加強幼托園的合作。
陳坤皇表示,在伊甸與托兒所合作通報後,從八十九年的百分之三點一二遲緩兒通報率,如今提升到百分之七點九四,但是三歲以下的通報率還有待加強,而三歲以前的早療效果又比三歲後高十倍,所以政府要加強宣導,每戶轉介通報,低收入戶每月可補助五千元療育費,非低收入三千元,願意收遲緩兒的托兒所也能申請硬體設施補建費。
「帶三歲以下孩童篩檢的觀念,必須讓父母建立起。」吳淑芬指出,高發現率地區數字驚人,原因是父母還無法接受孩子有發展遲緩的事實,認為長大了就會進步,觀念錯誤害了孩子的一生,像小妤今年才六歲,七個月大時還不會坐立,學爬花了一年,在校人際關係差,好在托兒所通報伊甸,接受早療,如今看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小妤的媽媽羅杏朱呼籲家長們:「不要害怕,要勇敢,父母不主動幫助孩子,沒有人會知道他們需要被幫助。」
伊甸基金會呼籲企業發揮企業責任,加入募集目標四千萬的「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為全台的小朋友爭取治療權益,計畫詳情與篩檢場次可至基金會網站查詢,網址:www.25885.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