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蘇軾的讀書觀

郁建民 |2010.03.31
2915觀看次
字級

蘇軾主張人的一生要不斷地讀書,因這是豐富知識、修鍊思想、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他說「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人之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唯書乎!」針對當時有的後生「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不良風氣,蘇軾就提出黃庭堅的名言「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並親筆錄入其書法作品《晚香堂蘇帖》中,以警示自己和後人。

蘇軾不僅倡導勤奮讀書,還很重視和講究讀書的方法態度。

蘇軾認為,年輕的讀書人,對「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才算真正讀完。閱讀一部好書,正如同欣賞廬山,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每次鎖定一項研讀目標,完成之後,再選定新的目標,如此經過多次攻讀,才能掌握這部書豐富而深厚的知識。

據李慈《越縵堂讀書記》記載:「嘗有人問蘇文忠公曰:『公之博洽可學乎?』曰:『可。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核也。』」

其次,蘇軾主張讀書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做到以我為主,善入善出。所謂「入」,是要鑽進書裡讀,「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所謂「出」,則是指從書中跳出來,把經過自己獨立思考的高情至論「發於文詞,見於行事」,用以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做到明理致用。

第三,蘇軾強調: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是讀書治學的正確態度。蘇軾坦言,像他那樣讀書雖然「迂鈍」,但他日學成,定能應付各方面的問題和需要,「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為此,他勉勵年輕後生「積學數年,自有可得之道」,告誡後人讀書治學「實無捷徑必得之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