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牧笛尋心牛 依空法師點迷津

郭書宏 |2010.03.30
106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二○一○「生耕致富」講座經典人生系列,二十八日晚間進行壓軸場次,由南華大學及美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主講「牧笛悄悄吹—找回心牛《十牛圖頌》」,佛學與國學素養深厚的依空法師全場妙語如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全場與會者如牧牛般牧心,找回迷失的自我本性。

進入演講主題前,依空法師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詩人善用動、植物與山水作為譬喻,且將之擬人化、象徵化,而佛教常以蓮花為象喻,譬如形容阿難尊者相好為「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花」,辯才無礙為「舌燦蓮華」,稱國家為蓮邦,同修道友為「蓮友」,甚至取蓮花「因果同時」意涵,作為經典名稱—《妙法蓮華經》。

「佛教在動物則常以『牛』為喻,假借為人的心性。」依空法師先解釋「牛」名相,及譬喻佛陀相好的「牛王相」,又舉例禪宗公案「打牛打車」—南嶽懷讓禪師曾以磨磚作鏡來點化其弟子馬祖道一禪師,點明坐禪成佛譬如牛拖車,車不前進,要打的是心之牛,而非身之車。(記者邱麗玥攝)

到底如何尋回,進而調伏內心的這頭牛呢?依空法師表示,宋代廓庵禪師的《十牛圖頌》最符合佛教自覺覺他的精神,他將心性修為分成十個歷程,首先是「尋牛」,提起心牛走失的警覺,如撥草尋牛,進入多聞佛經及親近善知識的「見跡」階段。
依空法師表示,第三階段為「見牛」,此時更要確立不壞的信心,才能調伏頑強野性而「得牛」,進入收放自如的「牧牛」,後將「騎牛歸家」,此時不動干戈定太平,達人牛一體,如牧童拿笛悄悄吹,是歡喜地菩薩的境界。

「修行至終,將沒有人、牛的分別。」依空法師指出,修行過程因已得智慧,故進入不住生死的「忘牛存人」境界,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人牛俱忘」,達隨順自然運行,一切不假修持的「返本還源」之境。

「最終階段『入廛垂手』,正是佛光山致力推動的『人間佛教』精神。」依空法師表示,《十牛圖頌》前九個歷程為自利自度,第十階段則為慈悲的實踐,在自我生命成就圓滿之後,走入人間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菩薩修持,他期勉眾人皆能尋牛回家,走入人間行菩薩道,廣度眾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