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國企轉私營 從學校賣到醫院

 |2010.03.28
458觀看次
字級

在仇和幾年的執政過程中,影響既得利益者最廣的,當屬經濟改革。他把國有企業、建築,鄉鎮衛生所、醫院,以及學校全都出售,「一賣到底」。他甚至說過:「宿遷的土地上,可以變現的全都進入市場交易。」

這場改革,自仇和一九九七年寫下《元旦獻辭》開始,文中提到:「要把個體、私營、民營企業壯大為市場主體;把國有、集體企業改造為市場主體。」幾個月後,沭陽全縣工業除化肥廠外,三百三十一家企業全部被勒令改制,「不准再新辦純國有企業。」

縣棉紡廠數百職工心生不滿包圍縣政府,但仇和置之不理;隨後他把全縣所有公務單位的房子勒令拍賣,「一個不准留,拿在手裡出租,就可能腐敗。」到二○○一年,宿遷市三百三十七家幼稚園、一百二十二家衛生所相繼民營化,十一家縣級醫院九家完成改制。

他還曾對國營企業推行過「催死法」,為淘汰一些要死不活的國有企業,政府制定嚴格的考績制、並以超低薪水「催其速死」。

當地因此掀起軒然大波。泗洪縣幼稚園的老師們,在市委門前靜坐示威;她們為不連累吃公家飯的丈夫,甚至準備「集體離婚」。沭陽縣醫院改制時,數百名員工用鐵鎖將門診大樓鎖了三天,「不答應改回公辦,就到北京去上訪(申冤)。」

面對批評的浪潮,仇和的步伐放慢了,但他說「我不辦窮人醫院、窮人學校,因為政府包辦的後果,事實上窮人受損、富人得益、官僚得利。只能讓市場來發揮功能,政府的作用應該發補貼。」

調查顯示,改制後全市醫院門診費用,由原本每人平均五十二點八四人民幣,降至二十六點五四元,住院費由平均五百八十一點七八元降至四百七十七點六八元。長期以來無法根治的醫療高價頑疾,在市場競爭面前冰消瓦解。沭陽縣一位私營企業老板對此印象深刻,「仇和說我們是社會財富創造者,是民族英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